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shù)學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 > 正比例應用題(通用4篇)

正比例應用題

發(fā)布時間:2023-01-26

正比例應用題(通用4篇)

正比例應用題 篇1

  教材分析: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新科技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即“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兩次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設未知數(shù),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教學對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也為中學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jù)正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shù)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三元坊小學 梁智丹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23頁至24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

  一、 談話導入  :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廣州的認識。你知道廣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處?

  2、對于這座廣州最高的建筑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學完后,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看誰學得最棒。

  二、 新課教學: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 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 分析解答應用題

  (1)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 這道題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條件?

  (3) 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 讓學生自己解答,邊訂正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 激勵引新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 探討新知

  1、 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 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關系。

  (3) ______行駛的_____ 和 _____的 ________相等。

  2、 學生自學例題后小組討論。

  3、 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jié)果在班內(nèi)交流

  4、 學生嘗試解答后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 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 概括總結(jié)

  (1)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shù)方法解答應用題教師這道題的解法,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 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jù)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 分析判斷

  2. 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

  3. 設未知數(shù)列等式

  4. 求解

  5. 檢驗寫答語

  四、 練習提高

  1、 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  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35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  讓學生解答改編后的應用題,集體訂正。

  ③ 小結(jié) :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1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后,題中成正比例的關系仍沒變,解答的方法出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shù)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后,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變式練習

  3、實踐運用

  (1)匯報數(shù)據(jù):剛才我們上課時提到怎教材分析: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新科技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即“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兩次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設未知數(shù),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教學對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也為中學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jù)正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shù)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三元坊小學 梁智丹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23頁至24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

  一、 談話導入  :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廣州的認識。你知道廣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處?

  2、對于這座廣州最高的建筑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學完后,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看誰學得最棒。

  二、 新課教學: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 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 分析解答應用題

  (1)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 這道題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條件?

  (3) 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 讓學生自己解答,邊訂正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 激勵引新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 探討新知

  1、 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 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關系。

  (3) ______行駛的_____ 和 _____的 ________相等。

  2、 學生自學例題后小組討論。

  3、 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jié)果在班內(nèi)交流

  4、 學生嘗試解答后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 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 概括總結(jié)

  (1)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shù)方法解答應用題教師這道題的解法,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 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jù)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 分析判斷

  2. 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

  3. 設未知數(shù)列等式

  4. 求解

  5. 檢驗寫答語

  四、 練習提高

  1、 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  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35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  讓學生解答改編后的應用題,集體訂正。

  ③ 小結(jié) :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1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后,題中成正比例的關系仍沒變,解答的方法出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shù)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后,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變式練習

  3、實踐運用

  (1)匯報數(shù)據(jù):剛才我們上課時提到怎樣測量和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課前我請幾位同學去測得中信廣場的一些數(shù)據(jù)。現(xiàn)在請這些同學跟我們匯報一下。

  (2)能用這些數(shù)據(jù)編一道嗎?

  (3)小組合作編題

  五、 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學過的應用題。解答的步驟怎樣的呢?

  樣測量和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課前我請幾位同學去測得中信廣場的一些數(shù)據(jù)。現(xiàn)在請這些同學跟我們匯報一下。

  (2)能用這些數(shù)據(jù)編一道嗎?

  (3)小組合作編題

  五、 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學過的應用題。解答的步驟怎樣的呢?

正比例應用題 篇2

  教材分析:

  正比例應用題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新科技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即“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兩次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設未知數(shù),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教學對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也為中學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jù)正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shù)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正比例應用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23頁至24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廣州的認識。你知道廣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處?

  2、對于這座廣州最高的建筑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正比例應用題,學完后,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看誰學得最棒。

  二、新課教學: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應用題

  (1)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 這道題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條件?

  (3) 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 讓學生自己解答,邊訂正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激勵引新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討新知

  1、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 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關系。

  (3) ______行駛的_____ 和 _____的 ________相等。

  2、學生自學例題后小組討論。

  3、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jié)果在班內(nèi)交流

  4、學生嘗試解答后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概括總結(jié)

  (1)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shù)方法解答應用題教師這道題的解法,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 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jù)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分析判斷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

  3.設未知數(shù)列等式

  4.求解

  5.檢驗寫答語

  四、練習提高

  1、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 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35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 讓學生解答改編后的應用題,集體訂正。

  ③ 小結(jié) :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1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后,題中成正比例的關系仍沒變,解答的方法出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shù)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后,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變式練習

  3、實踐運用

  (1)匯報數(shù)據(jù):剛才我們上課時提到怎樣測量和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課前我請幾位同學去測得中信廣場的一些數(shù)據(jù)。現(xiàn)在請這些同學跟我們匯報一下。

  (2)能用這些數(shù)據(jù)編一道正比例應用題嗎?

  (3)小組合作編題

  五、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學過的應用題。解答的步驟怎樣的呢?

  廣州荔灣區(qū)錦龍中小學三元坊小學

正比例應用題 篇3

  教材分析:

  正比例應用題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新科技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即“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兩次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設未知數(shù),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教學對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也為中學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jù)正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shù)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正比例應用題教學設計

  三元坊小學 梁智丹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23頁至24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

  一、 談話導入  :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廣州的認識。你知道廣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處?

  2、對于這座廣州最高的建筑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正比例應用題,學完后,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看誰學得最棒。

  二、 新課教學: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 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 分析解答應用題

  (1)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 這道題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條件?

  (3) 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 讓學生自己解答,邊訂正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 激勵引新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 探討新知

  1、 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 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關系。

  (3) ______行駛的_____ 和 _____的 ________相等。

  2、 學生自學例題后小組討論。

  3、 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jié)果在班內(nèi)交流

  4、 學生嘗試解答后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 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 概括總結(jié)

  (1)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shù)方法解答應用題教師這道題的解法,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 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jù)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 分析判斷

  2. 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

  3. 設未知數(shù)列等式

  4. 求解

  5. 檢驗寫答語

  四、 練習提高

  1、 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  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35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  讓學生解答改編后的應用題,集體訂正。

  ③ 小結(jié) :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1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后,題中成正比例的關系仍沒變,解答的方法出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shù)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后,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變式練習

  3、實踐運用

  (1)匯報數(shù)據(jù):剛才我們上課時提到怎教材分析:

  正比例應用題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新科技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即“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兩次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設未知數(shù),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教學對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也為中學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jù)正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shù)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正比例應用題教學設計

  三元坊小學 梁智丹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23頁至24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

  一、 談話導入  :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廣州的認識。你知道廣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處?

  2、對于這座廣州最高的建筑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正比例應用題,學完后,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看誰學得最棒。

  二、 新課教學: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 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 分析解答應用題

  (1)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 這道題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條件?

  (3) 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 讓學生自己解答,邊訂正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 激勵引新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 探討新知

  1、 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 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關系。

  (3) ______行駛的_____ 和 _____的 ________相等。

  2、 學生自學例題后小組討論。

  3、 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jié)果在班內(nèi)交流

  4、 學生嘗試解答后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 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 概括總結(jié)

  (1)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shù)方法解答應用題教師這道題的解法,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 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jù)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 分析判斷

  2. 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

  3. 設未知數(shù)列等式

  4. 求解

  5. 檢驗寫答語

  四、 練習提高

  1、 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  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35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  讓學生解答改編后的應用題,集體訂正。

  ③ 小結(jié) :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1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后,題中成正比例的關系仍沒變,解答的方法出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shù)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后,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變式練習

  3、實踐運用

  (1)匯報數(shù)據(jù):剛才我們上課時提到怎樣測量和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課前我請幾位同學去測得中信廣場的一些數(shù)據(jù)。現(xiàn)在請這些同學跟我們匯報一下。

  (2)能用這些數(shù)據(jù)編一道正比例應用題嗎?

  (3)小組合作編題

  五、 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學過的應用題。解答的步驟怎樣的呢?

  樣測量和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課前我請幾位同學去測得中信廣場的一些數(shù)據(jù)。現(xiàn)在請這些同學跟我們匯報一下。

  (2)能用這些數(shù)據(jù)編一道正比例應用題嗎?

  (3)小組合作編題

  五、 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學過的應用題。解答的步驟怎樣的呢?

正比例應用題 篇4

  教材分析:

  正比例應用題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新科技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即“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兩次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設未知數(shù),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教學對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也為中學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jù)正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shù)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正比例應用題教學設計

  三元坊小學 梁智丹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23頁至24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

  一、 談話導入  :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廣州的認識。你知道廣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處?

  2、對于這座廣州最高的建筑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正比例應用題,學完后,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看誰學得最棒。

  二、 新課教學: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 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 分析解答應用題

  (1)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 這道題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條件?

  (3) 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 讓學生自己解答,邊訂正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 激勵引新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 探討新知

  1、 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 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關系。

  (3) ______行駛的_____ 和 _____的 ________相等。

  2、 學生自學例題后小組討論。

  3、 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jié)果在班內(nèi)交流

  4、 學生嘗試解答后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 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 概括總結(jié)

  (1)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shù)方法解答應用題教師這道題的解法,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 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jù)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 分析判斷

  2. 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

  3. 設未知數(shù)列等式

  4. 求解

  5. 檢驗寫答語

  四、 練習提高

  1、 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  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35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  讓學生解答改編后的應用題,集體訂正。

  ③ 小結(jié) :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1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后,題中成正比例的關系仍沒變,解答的方法出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shù)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后,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變式練習

  3、實踐運用

  (1)匯報數(shù)據(jù):剛才我們上課時提到怎教材分析:

  正比例應用題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新科技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即“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所以兩次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設未知數(shù),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教學對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也為中學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jù)正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shù)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正比例應用題教學設計

  三元坊小學 梁智丹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23頁至24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

  一、 談話導入  :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廣州的認識。你知道廣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處?

  2、對于這座廣州最高的建筑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正比例應用題,學完后,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看誰學得最棒。

  二、 新課教學: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 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 分析解答應用題

  (1)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 這道題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條件?

  (3) 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 讓學生自己解答,邊訂正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 激勵引新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 探討新知

  1、 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 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關系。

  (3) ______行駛的_____ 和 _____的 ________相等。

  2、 學生自學例題后小組討論。

  3、 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jié)果在班內(nèi)交流

  4、 學生嘗試解答后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 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 概括總結(jié)

  (1)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shù)方法解答應用題教師這道題的解法,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 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jù)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 分析判斷

  2. 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

  3. 設未知數(shù)列等式

  4. 求解

  5. 檢驗寫答語

  四、 練習提高

  1、 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  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35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  讓學生解答改編后的應用題,集體訂正。

  ③ 小結(jié) :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1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后,題中成正比例的關系仍沒變,解答的方法出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shù)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后,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變式練習

  3、實踐運用

  (1)匯報數(shù)據(jù):剛才我們上課時提到怎樣測量和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課前我請幾位同學去測得中信廣場的一些數(shù)據(jù)。現(xiàn)在請這些同學跟我們匯報一下。

  (2)能用這些數(shù)據(jù)編一道正比例應用題嗎?

  (3)小組合作編題

  五、 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學過的應用題。解答的步驟怎樣的呢?

  樣測量和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課前我請幾位同學去測得中信廣場的一些數(shù)據(jù)。現(xiàn)在請這些同學跟我們匯報一下。

  (2)能用這些數(shù)據(jù)編一道正比例應用題嗎?

  (3)小組合作編題

  五、 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學過的應用題。解答的步驟怎樣的呢?

正比例應用題(通用4篇) 相關內(nèi)容:
  • 小學20以內(nèi)應用題加法教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基本口算練習1、看課件口算。8+3 7+6 6+5 8+6 8+87+5 8+4 7+7 6+6 7+42、聽算。...

  • 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理解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2.能分步解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類推、分析、比較能力.教學重點理解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教學難點確定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口算.56×2+56...

  •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通用12篇)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答方法。即求兩次剩余。(二)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三)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 乘法應用題(精選17篇)

    (課本第82頁、第83頁內(nèi)容,“想想做做”第1-5題)教學目標1、會分析乘法簡單應用題的關系。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及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準備圓片若干。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活動引入。...

  •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精選2篇)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70頁的4~5題,練習十九的第4~6題。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教具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復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

  • 第二單元的行程應用題(通用2篇)

    應用題解題思路(六)1.興湖農(nóng)場修一條長0.28千米的路,已修的比全長的一半少0.04千米,沒修的是多少千米?想: 由已修的比全長的一半少0.04千米,你想到了什么?2.面粉場運來小麥60噸,先用其中的12噸小麥生產(chǎn)面粉9840千克,照這樣計算,剩下的小...

  • 連除應用題教案(精選7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系,學會列綜合算式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有條理地敘述思維過程.3.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熱情,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

  • 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精選2篇)

    第三課時: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教學目標:掌握“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特征、數(shù)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 連除應用題練習課(通用3篇)

    教學內(nèi)容練習二十三的第5-16題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題的解題能力。一、計算練習做練習二十三的第5、6、11題1、 第6題,讓學生獨立口算,共同核對得數(shù)。...

  • 圖文應用題(精選2篇)

    教學內(nèi)容 課本101頁例3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什么叫做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初步學會解答一半用圖畫一半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為正式學習解答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做準備。教具準備主體圖和小棒教學重難點解答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的方法。...

  • 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的應用題(精選2篇)

    教學目標(一)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數(shù)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方法。(二)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并滲透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良好學習習慣。...

  • 兩步加減法應用題(精選3篇)

    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特征,并能正確列式計算.教學重難點:使學生能正確掌握解題思路.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前談話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六月嗎?……剛剛聽了這么多的小朋友發(fā)言,老師真是替六月感到高...

  • 兩步應用題教案(通用13篇)

    教學內(nèi)容:練習二十一第4-8題。教學目標:認識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部分的兩步計算應用題與有關應用題之間的聯(lián)系,學會解答這類應用題。教學重、難點:認識分析法思路的特點,學會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兩步計算應用題。...

  • 用含未知數(shù)等式解應用題(精選3篇)

    《我們美麗的校園》教學案例教學內(nèi)容“我們美麗的校園”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中的第67頁、68頁的內(nèi)容。教學目標1、 能用含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乘、除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 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通用3篇)

    2、一、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學習用線段圖表示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連乘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特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數(shù)量關系,探求不同解法的思考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fā)...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陆丰市| 牡丹江市| 闸北区| 鄂州市| 肥城市| 金川县| 锦州市| 汝阳县| 孟连| 十堰市| 丰城市| 阿拉尔市| 葫芦岛市| 周口市| 广水市| 台前县| 大连市| 响水县| 明光市| 新化县| 加查县| 德格县| 达尔| 渝北区| 蓝田县| 蒙自县| 金堂县| 会昌县| 郓城县| 滨海县| 和平区| 历史| 南投县| 从江县| 桂林市| 蚌埠市| 克什克腾旗| 南靖县| 怀安县|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