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shù)學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 > 《連加》說課(精選4篇)

《連加》說課

發(fā)布時間:2023-01-26

《連加》說課(精選4篇)

《連加》說課 篇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一冊“連加”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10的認識和1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針對一個數(shù)可以分成兩個數(shù)以上,在實際情況中有時還可以分成三個數(shù)或三個以上數(shù)的連續(xù)加法,這為高年級的多位數(shù)的連加算理學習做了鋪墊準備。也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起了認知的準備。學生的思維正處在一個具體形象階段,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事物或親身實踐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為適應兒童年齡特點,便于理解和掌握連加的意義,教材編排體現(xiàn)了直觀性、趣味性、活動性等幾個特點。

  3、教學目標 :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兒童的認知水平,我指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和重難點:

  (1)認知目標:理解連加的意義,掌握連加的運算順序,能正確熟練的口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2)技能目標:在理解連加意義的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獲得積極探索的情感體驗。

  4、教學重點:

  學生正確掌握連加順序----從左到右,和計算方法:把前兩個數(shù)先相加,再把計算結果加上第三個數(shù)。

  5、教學難點 :

  兩步進行連加口算時,前兩個數(shù)相加所得結果,再和第三個數(shù)相加容易發(fā)生困難。學生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shù),或因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shù),第二步計算時發(fā)生困難。根據(jù)一年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所以確立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是教學難點 。

  二、說教法、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現(xiàn)代教學論主張,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因為“學習數(shù)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發(fā)明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創(chuàng)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為此,在本節(jié)課中采用“嘗試探索”愉快式的教學法并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首先誘導學生以疑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學、以學求創(chuàng),在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中嘗試探索,形成概念,積極參與,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三、說教學過程 

  現(xiàn)代教學論主張,學生的學習應當由被動的學向主動的學轉化,變教師的外部給予為學生的內部求索。因此,本節(jié)課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設計了:設疑引新--嘗試探索--拓展思維的教學模式,展開過程如下:

  (一)設疑引新,孕伏新知

  課伊始,教師拿粉筆作演示,這樣直觀明了地暗示連加的意義,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先拿2支,再拿1支,再拿2支,猜猜誰能說出老師手里有幾支粉筆,并問一問是怎樣算的。引導觀察思考。

  [設計意圖:學生自然生疑,老師手里到底有幾支粉筆呢?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給兒童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通過猜一猜、想一想,存疑導入  ,喚起學生的回憶,以舊學新,提供新知識的背景有利于學生成功地類比遷移,提高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能力。]

  (二)嘗試探索,實踐內化

  1、借助形象,以趣激思

  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多媒體演示十位小朋友坐船過河圖,提出問題:一只船只能坐5人,另一只船只能坐4人,該怎樣乘船呢?利用多媒體手段,直觀地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使他們在輕松、有趣的環(huán)境下,自然地開動腦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辦法很多,教師給予點撥、啟發(fā),適時板書,說明一個數(shù)不但可以分成兩個數(shù),根據(jù)需要還能分成三個數(shù)、四個數(shù)。

  [設計意圖:應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啟發(fā)引導層層深入,促進學生在積極思維中獲取新知,由思考自然引申出本課的主題。通過多媒體演示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探索的一種動力和成功的誘因。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情感色彩和毫無情緒反映的純粹認知活動是不存在的。為此,課堂教學中應使每一個兒童享受到腦力勞動成功的樂趣,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激發(fā)兒童的積極性,形成一種積極探索的心理定向。]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憑借以上圖形的感知,學生知道5和4合起來是9,9再和1合起來是10。教師適時講解,5和4先加,再加上1,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學生回答后探索新知:有兩個加號,要做兩次加法嗎?師及時引出連加意義,揭示課題,掌握連加讀法。

  [設計意圖:學生的認知過程隨著感知的強烈,表象充分系統(tǒng)地建立,已能把形象的感知進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這樣安排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3、引疑激趣,突破難點

  課件先出示三只小鳥,又出示兩只,再出示一只。嘗試讓學生看圖說圖意,列式,師板書算式。用紙條寫出算式,將3+2后面部分折疊,讓學生默記3+2的得數(shù),再打開折疊部分“+1”。再次出示十人過河圖,讓學生根據(jù)不同方法來看圖列式,加深理解及時鞏固,明確計算的步驟。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興趣容易轉移,針對這一特點,出示學生情有獨鐘的小動物,增加情趣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形成探究的欲望。這種疑惑,正蘊含著不解、猜度以及思維的發(fā)動;這驚奇,則蘊含著求索、發(fā)現(xiàn)以及對思維的刺激。至于哪種積極的探究欲望,可使學生獲得想象力和猜度的樂趣,維系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信心。通過講講練練,既抓住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4、回憶總結,系統(tǒng)建構

  請學生回答做連加時該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最后師生共同小結。

  [設計意圖:培養(yǎng)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便于教師及時掌握情況,收取反饋信息,加深理解。促進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

  (三)鞏固強化,拓展思維

  1、基本題:(1)集體練習,擺一擺再填數(shù),通過操作學具,鞏固連加知識。

  (2)看圖列連加算式計算。

  2、發(fā)展題:(1)聽算連加題,利用口算卡片回憶計算方法,并出現(xiàn)5+0+3+2這樣的四個數(shù)連加的題目,發(fā)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填數(shù),使橫行、豎行三個數(shù)相加都是8,填出問號中的數(shù)。

  3、綜合題:結束練習時,開展口算比賽,優(yōu)勝者獎小紅花。分組比賽時播放一段音樂,活躍課堂氣氛,把整節(jié)課推向高潮。臨下課時,再分別請3個、4個、3個同學上來,請其余學生說出一道連加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連加的情況嗎?

  [設計意圖:正如愛因斯坦告戒人們: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來負擔。在這些綜合性、趣味性強的練習中,充分體現(xiàn)了嘗試教學和愉快教學,并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學生覺得意猶未盡。萌發(fā)了創(chuàng)造欲望,主體參與意識增強。]

《連加》說課 篇2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72頁“連加”例題,“做一做”第(1)小題及練習十一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

  2.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進行10以內的連加計算。

  3、初步學習用連加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正確計算。

  教具準備: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

  (1)導語:同學們,你們經(jīng)常幫父母做家務活嗎?做些什么?

  (教師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適時進行表揚)大家都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小明也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今天,他又在幫媽媽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掛圖:小明在喂5只小雞)請問:現(xiàn)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2)教師出示第二小圖:跑來了2只小雞。

  (3)教師出示第三小圖:又跑來了1只小雞。

  2、提出學習目標:

  (1)這幅圖描述的是什么意思,你能完整地說一說嗎?

  (2)怎么列式?

  (3)怎樣進行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1)學生獨立自學例1

  (2)小組內討論交流

  2、全班展示

  (1)全班交流,適時補充,刨根問底。

  師:同學們學得都很開心,那現(xiàn)在誰想把你知道的告訴同學們呢?

  生1:我知道小明在喂5只小雞吃米,先跑來了2只小雞,又跑來了1只,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多指定幾名學生說說圖意)

  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5+2+1

  ①問:“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呢? 

  ②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一樣嗎?

  引導學生說出不同之出。

  教師說明:像這樣有兩個加號、連續(xù)相加的算式叫做“連加”。(板書課題:連加)

  ③學習讀法

  5+2+1讀作5加2再加1,表示把5、2、1合起來。同桌讀算式,自由讀算式。

  生3:我是先算5+2=7,再算7+1=8。(多讓學生說一說)

  板書:5 + 2 + 1 = 8

  7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計算順序和方法。

  ……

  3、動手操作 “做一做”第1小題

  教師談話,拿出小棒,跟老師這樣做:先擺4根,再擺3根,最后擺1根。共拿出了幾根?怎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三、聯(lián)系生活,鞏固應用

  1、出示73頁練習十一第1題“小朋友跳繩圖”, 學生先說圖意,再指名列算式,說計算方法。

  2、出示73頁練習十一第2題“燕子圖”,指名先說圖意, 再指名學生填空,說計算方法。

  3、73頁練習十一第3題: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教師巡視進行面批后全班進行錯例展示。

  4、練習十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寫算式,教師相機輔導,要求規(guī)范、整齊、計算正確。

  四、拓展提高,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連加)

  師: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用連加計算的例子?

  師:你有什么收獲?

  計算連加式題時,要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把得數(shù)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shù)。

   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72頁“連減”例題,“做一做”第(2)小題及練習十一第5、6、7、8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減計算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減計算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正確地掌握10以內的計算。

  3、初步學習用連減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掌握連減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主題圖片(8只小雞圖)、10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續(xù)述故事,引入主題。

  師:小明喂的小雞吃得可高興了,它們還調皮的互相追逐,玩起了游戲,你還記得小明喂了多少只小雞嗎?請小朋友們仔細地數(shù)一數(shù)?(學生數(shù))一共有幾只小雞呢?誰來大聲告訴我?(指名回答,并寫上“8”)調皮的小雞跑去捉迷藏了,請你仔細看一看。(出示掛圖)

  2、提出學習目標

  你知道:

  (1)這幅圖畫的是什么意思嗎?請你用完整的話說一說。

  (2)怎樣列式?

  (3)怎樣進行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學生獨立自學例2,小組內討論交流

  2、全班展示、激發(fā)沖突

  師: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同桌也交流得很熱烈,現(xiàn)在和全班的同學一起分享分享吧?

  生1:原來有8只小雞在吃米,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2只,還剩多少只?(多指定幾名學生說一說,明確圖意)

  生2:我是這樣寫算式的:8-2-2

  ①問: 8表示什么?第一次為什么要減去2,第二次再減去2?

  學生發(fā)言(8表示一共有8只小雞,第一次減去2表示從8只里面去掉先跑走了的2只小雞。第二次再減去2表示從剩下的6只里面又跑去了2只小雞。)

  ②你能給這道算式取個名字嗎?學生發(fā)言:連減。師:(板書:連減)

  ③你會讀這個算式嗎?

  8-2-2讀作8減2再減2,表示從8里面先去掉1個2,再去掉一個2,也就是連續(xù)去掉了兩個2。

  生3:計算時我是先算8-2=6,再算6-2=4(多指名說一說)

  [師補充:我們可以把6記在腦袋里,當然,還可以把先算的8減2連上線,并加上一個小箭頭,然后把得數(shù)6寫在它的下面。]

  板書:8 – 2 – 2 = 4

  6

  3、小結: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計算連減的?誰來說一說?

  (讓學生說)先從8里減去第一個2,再用剩下的6減去第二個2。

  以上環(huán)節(jié)老師視學生的發(fā)言表現(xiàn)給以適當獎勵,如“發(fā)言星”。

《連加》說課 篇3

  教學內容:p72例1配做一做1及練習十一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連加算式;結合情境圖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初步學會用連加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計算。

  難點是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瞧,他是誰?(米老鼠)今天米老鼠來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高興嗎?(高興)誰來跟米老鼠打個招呼?

  二、探究新知

  師:米老鼠要帶小朋友們去動物園玩。去動物園,要乘公交車(出示課件:車上有5個小朋友。)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點擊課件)現(xiàn)在呢?(來了2 個小朋友)

  師:誰能把你剛才看到的跟同桌說說,再想想,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注意,在說的時候,兩個小朋友,要做到你說,我聽,再換一換,我說你聽!明白嗎?開始!

  學生交流。

  師:你想到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誰還會說或誰再來說說)

  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車上有幾個小朋友?

  師:現(xiàn)在誰來說說算式怎么列呢?

  生:5+2

  師:你是怎么想到的?(為什么你想到用5+2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師:請小朋友注意,你又看到了什么?(點擊課件)

  生:又來了1個小朋友。

  師:誰能把剛才你看到的連起來說一說?

  (車上有5個小朋友,來了2 個小朋友,后來又來了1個小朋友。)

  師:你照他的意思說給同桌聽聽。

  同桌互說。

  師:現(xiàn)在你想到了一個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可能會說出:車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如果學生提不出,出示課件:

  米老鼠說:別急,我來為你們提個數(shù)學問題。聽好:現(xiàn)在車上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師:誰來列出算式?(生可能會列出:5+2+1)板書:5+2+1=

  師:你是怎么想到的?請說給其他同學聽聽。(表揚)

  師:這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師:你會算5+2+1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學生說不出算理,那么你能不能請小棒來幫忙呢?)

  學生可能說:(1)是一個一個地數(shù)出來的。

  (2)5個小朋友加上2個是7個小朋友, 再加上1個就是8個小朋友。

  (3)原來有5個小朋友,加上后來又跑來的3個小朋友,一共是8個小朋友。

  師:我們一起來再看看:(課件)

  板書: 5 + 2 + 1 = 8

  7

  師:這樣的算式與學過的有什么不一樣?(生:多了一個“+1”)

  師小結:這個算式我們不認識,誰能給它起個名字。(板書:連加)

  師:5+2+1這個連加算式可以解決上車的問題,還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呢?

  動手操作:擺一擺。

  師:米老鼠請8個小朋友下車,拿出了一堆小珠子,讓我們和這8個小朋友一起來玩珠子:

  (1)請拿出4粒黃珠子,再拿出3粒紅珠子,再拿出1粒綠珠子。

  (2)請你來向米老鼠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一共有幾粒珠子?)

  (3)請你來寫出算式并計算:4+3+1=8

  (4)說說你計算方法。先算4加3等于7,再7加上1就等于8。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師:米老鼠見小朋友們表現(xiàn)得那么棒!它想邀請你們先一起來跳跳繩:看幾個小朋友已經(jīng)早來了(出示課件:2個甩,3個跳,有5個小朋友在跳繩。)

  (1)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有幾個小朋友在跳繩?)

  (3)算式是:2+3=5

  (4)(出示課件)后來又來了4個小朋友。誰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5)列式計算,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3+4=9 要先算2加3等于5,再用5加上4就等于9。

  師:米老鼠知道小朋友玩累了,請小朋友先休息一下,來看一看可愛的小燕子:(出示課件)練習十一的第2題。

  (1)你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嗎?

  (2)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列式計算。

  師:米老鼠說現(xiàn)在我?guī)銈冞M動物園看看。不過,動物園里的小動物都變了樣,你能知道它們是誰嗎?

  別急,只要你能根據(jù)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計算這些算式嗎?你能解決一個就能見到一種小動物。快來吧!

  (1)小組共同完成各算式,再交流連加的計算方法。

  (2)小組匯報。見到小動物,打個招呼,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師:米老鼠請小朋友帶2只小動物回家。(在日字格里自選兩道題目寫一寫)

  注意:寫字要做端正,字要寫得清楚、端正。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我們的新朋友米老鼠帶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

  2、你還有哪里不懂的問題嗎?

  3、完成作業(yè)本p34頁。

  有三點粗淺的看法:

  1、本節(jié)課要很好的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好鋪墊。雖然在設計中有所體現(xiàn),但是老師關注的不夠,要能在學生解決問題的之初,強調結合已有的方法解決的策略及過程。順利找好學生認知的起點。進而突出重點。

  2、算法多樣化,重視的也不夠。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之一,要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體驗到連加計算的方法多樣性,及學生的認知個性,教師要有晰的認識,而且要重視起來;

  3、關于給算式起個名字的做法,注意要處理好,不要成了走形式,重點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知道與前面學習的加法有所不同就行了,命名的事情,不要強求。

  以上的建議,也許設計者實際中會注意到,這里提出來,也是強調一下。我的建議還是籠統(tǒng)了些,總體看,你的設計還是很有新意的,相信你的試講效果會不錯的。

《連加》說課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p72連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連加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游戲,引導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連加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游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現(xiàn)象中尋找數(shù)學問題,并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體會連加與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連加計算過程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鈴鼓、趣味口算題、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搭建階梯

  1、口算

  1+3= 5+2= 3+2= 1+7=

  4+2= 7+3= 5+4= 10+0=

  2、看圖列式(課件出示小紅花加法圖)

  學生看圖,說一說圖意,然后列式,計算結果。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小聰聰”是個善于留心觀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發(fā)現(xiàn)了許多數(shù)學問題,他很想和同學們挑戰(zhàn),你們愿意和他比一比嗎?

  (設計意圖:教師運用談話法為全班學生引進一個虛擬的競爭對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初步的競爭意識。)

  師敘述:有一天,小聰聰背著書包上學去,走在路上遇到三個小伙伴,他們一同往前走。來到一個岔路口,又遇上了兩個小伙伴,他們又一起結伴向學校走去。同學們誰知道他們一共是幾個同學一起走到學校的嗎?(1+3=4 4+2=6)

  能不能用一個式子解決上學路上的數(shù)學問題?(1+3+2=6)看一看這個式子與前面學習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把三個和三個以上的數(shù)合并在一起的運算叫“連加”。(板書課題:連加)

  (設計意圖:在學生運用已學的用兩個加法式子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用一個式子解決問題,進而引入連加的學習。這樣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初步感知了連加的意義。)

  2、自主合作,探究算法

  (1)分析題意。(邊出示課件邊講解:課本72頁例題。)星期天,小聰聰?shù)洁l(xiāng)下去看奶奶,他發(fā)現(xiàn)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群可愛的小雞,小機靈忍不住端起小米喂小雞去了。

  老師要請小朋友仔細看:原來有幾只小雞在吃食?(5只)

  跑來幾只小雞?(2只)又跑來了幾只小雞?(1只)奶奶家一共有幾只小雞?(邊問邊畫大括號和?)

  (2)嘗試列式。

  問:要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雞?算式應該怎樣寫?還可以怎樣寫?讓多名同學發(fā)言,列出幾種不同的算式,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并扳書:

  學生能說幾種就寫幾種。

  (3)探究連加的計算方法。(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

  a、請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果是多少?

  b、還可以先算幾加幾?(探索算法多樣化)

  c、充分讓學生說,師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如果加的過程不完整,比如:只加了其中的兩個數(shù),那么引導看圖小雞的數(shù)量都加完了嗎?我們還要加上幾?

  d、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師完成板書。

  比如:5 +2 +1=8 1 +2 +5=8

  △你第一步先算幾加幾得幾?(記在心里,寫出來,等……充分讓學生發(fā)言。)怎樣記住第一步的得數(shù)?(多讓學生說一說。)

  邊寫邊連線的過程中,師強調:為了記住我們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我們可以把先相加的兩個數(shù)用線連起來,并在它的下面寫上第一次加的得數(shù)。

  第二步再算幾加幾呢?

  師:第二步要把第一次相加的結果和第三個數(shù)加起來。

  比如:5 +2 +1=8 第二步再把7和1加起來得8。并在等號后面寫上“8”。

  (設計意圖:連加的口算,難點是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教學中先讓學生記下第一步計算的結果,減少了計算的難度,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e、指另外的算式,讓學生嘗試計算。(指名口述,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方法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體現(xiàn)了“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數(shù)學新課標理念。)

  f、適機選擇一道學生能寫的算式,指名小朋友上臺板演,下面的小朋友仔細為他做檢查。

  (4)揭題,讀算式。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問:這道題和我們以前學習過的算式一樣嗎?(不一樣)比一比,它們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引導學生說:有三個加數(shù),有兩個加號,并且要做兩次加法。

  師:觀察得真不錯!像這樣把3個數(shù)相加,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剛才老師已經(jīng)告訴大家了叫做什么?(連加)。連加算式應該怎樣讀呢?請你自己讀一讀。(學生自己嘗試讀)

  三、實際運用,鞏固新知

  引言:今天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是太棒了!下面我們將進行擺小棒比賽,請你拿出小棒準備好。小耳朵注意聽教師說擺的要求,你準備好了嗎?動手吧!

  1.擺小棒(書上72頁做一做):(可選一個小朋友上臺前擺)下面的同時操作。

  師:在桌上擺上4根小棒,再擺3根小棒,(請把它和前面的4根分開一點兒),最后再擺上1根小棒。(同前分開)(師巡視)

  問:你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邊問邊畫 和?)誰會寫出小棒圖的算式?還可以怎樣寫?

  問:想一想,又該怎樣計算呢?

  指兩名小朋友上臺前板演,下面的小朋友翻開書72頁下面“做一做”的小棒圖的下面填上數(shù)。

  (師巡視指導)填完后,集體評正。(用課件展示一次,加強印象。)

  (設計意圖:借助擺、畫等操作活動,學生強化了對連加意義的理解,掌握了連加的計算順序。低年級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需要借助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而獲得,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在新課結束后安排一段時間的動手活動可以緩解長時間強迫性學習給學生帶來的疲勞感,使學生能以更好的狀態(tài)進入下一節(jié)的學習活動中去。這里的動手活動設計,正是遵循了這一規(guī)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數(shù)學活動,并在數(shù)學活動中鞏固新知。)

  2、小聰聰也想跟大家比一比,你們有信心贏他嗎?(課件出示練習題:三角形連加、純粹的數(shù)字相加)

  3、理解與運用:(課件出示大雁圖、生日蠟燭圖——注意先讓學生說圖意,然后列算式,說想法,最后計算出結果。)

  (設計意圖: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沒有一定量的訓練是不行的。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互相評價,集體訂正等方式,讓每個學生獨立思考,是他們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四、趣味游戲,拓展新知

  游戲1:敲鈴鼓列加法算式。

  師:看來我們生活中有關連加的數(shù)學問題可真不少呀?你瞧,老師手中這個鈴鼓就能出許多連加算式,下面我們以開火車的形式由老師敲鈴鼓,同學們說連加算式好嗎?

  游戲2:買學具。

  師:米老鼠在神奇山谷開了一家文具店,我們一起去看看,請你任選三件文具,算一算要用多少錢?(課件出示:剪刀5角一把 鉛筆2角一支 橡皮2角一塊 直尺2角一把 作業(yè)本3角一本)

  (設計意圖:安排買文具的練習可以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聯(lián)系的密切,從而理解學習數(shù)學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

  游戲3:方格比武。(課件展示77頁第6題)

  五、夯實基礎,落實作業(yè)

  學生打開課本做73頁練習十一1、2、3題,盡量引導學生從視算過度到心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六、歸納方法,本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生小結)回家之后再找一找生活中能夠運用連加家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考考爸爸媽媽。明天上課時說給老師和同學們聽一聽,比比誰最棒。

《連加》說課(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連加》

    教學設計教學內容:72頁“連加”例題,“做一做”第(1)小題及練習十一第1、2、3、4題。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2.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進行10以內的連加計算。...

  • 連加

    教學課題 課時數(shù) 第15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72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 2、 正確地掌握10以內連加的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課型 教學關鍵 運用圖理解連加含義 教具 小棒等 板...

  • 《連加》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p72連加。【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連加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 連加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p72連加。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2.使學生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 連加

    設計思想: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兩部分相加的基礎上學習的連加式題,教師利用課件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連加,并通過比較很好的使學生理解連加的意義,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 連加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掌握用一個豎式計算三個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二)使學生熟練地運用湊十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 一上《連加》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p72例1配做一做1及練習十一第1、2、3、4題教學目標: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連加算式;結合情境圖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 連加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掌握用一個豎式計算三個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二)使學生熟練地運用湊十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的計算方法。難點:理解哪一位相加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道理。...

  • 10 以內數(shù)的連加(參考教案一)

    教學內容:連加(《現(xiàn)代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第67~68頁).教學目標:①在學生掌握10以內的加法基礎上,學會10以內連加的設計方法和運算順序.②能看圖,用四句話把圖意表達清楚.教學重點:掌握連加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一、復習口算...

  • 1.6.11 連加|人教課標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例1及練習十一的第1、2、3、4題。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2.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通用14篇)

    連加和連減是本單元又一難點,如何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理解算式的意義和計算過程,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學校教學條件很差,別說運用多媒體,就連掛圖都沒有,真讓人發(fā)愁。...

  • 連加 連減(精選17篇)

    連加、連減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8頁的例題,第58~5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 連加連減(通用15篇)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兩步式題的方法.(二)通過計算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兩步式題的方法.難點:正確計算連減...

  • 《連加連減》教案(通用14篇)

    課題連加、連減教學目標1. 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

  •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通用3篇)

    連加和連減是本單元又一難點,如何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理解算式的意義和計算過程,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學校教學條件很差,別說運用多媒體,就連掛圖都沒有,真讓人發(fā)愁。...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洪洞县| 岳西县| 库车县| 遂川县| 宣恩县| 绥滨县| 尉氏县| 禄丰县| 鸡泽县| 井冈山市| 道孚县| 琼中| 齐齐哈尔市| 南昌县| 上栗县| 鄂托克前旗| 宜丰县| 文水县| 铜川市| 黎川县| 清河县| 灯塔市| 神池县| 石家庄市| 镇赉县| 翁牛特旗| 巴林左旗| 广河县| 惠水县| 罗平县| 蒙阴县| 临江市| 南投市| 贵德县| 喜德县| 深圳市| 阜阳市| 周至县| 辽阳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