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簡便運算(精選17篇)

簡便運算

發布時間:2023-01-24

簡便運算(精選17篇)

簡便運算 篇1

  p80¬—81頁,p83頁練習十五9。

  【復習要求】

  1、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和理解四則運算定律和性質,并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使計算簡便。

  2、進一步培養學生審題、解題及思維能力。

  【復習重點】牢記四則運算定律與性質。

  【復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

  1、師生共同回憶我們學過的運算定律:

  交換律

  加法

  定律             結合律

  交換律

  乘法    結合律

  四則運算                      分配律                       加減法

  性質

  乘除法

  注意:

  以上定律和性質不僅適用于整數,也適用于分數與小數的四則運算。

  2、除了以上還有些簡算方法如:商不變性質、拆數、湊整、去括號、添括號、變序等。

  3、讓學生分別用字母表示以上定律和性質。

  (完成p80頁有關運算定律表)

  先舉例再用字母表示。

  4、討論運用這些定律性質的好處。

  二、鞏固練習。

  1、完成p80頁填空。

  2、板演p81頁練一練(上下齊活動)

  第3題要求同桌相互說說自己思考過程。

  3、熟記各定律及性質。

  4、課堂作業:p83頁9題。

  5、補充:

  簡便運算。

  ⑴999×23+333×31

  ⑵4628×5

  ⑶7÷0.25

  ⑷2.75+2.75×3.4+2.75×5.6

  ⑸130-8.12-4.13-7.75

  ⑹276.3÷2.5÷0.4

簡便運算 篇2

  加法的簡便運算(1)

  教學內容:P20:例3“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定律,你能說出是哪兩個嗎?你能舉出例子說說嗎?

  2、導入新課(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課件出:題目中有哪些已知條件?求的問題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嗎?

  3、你能很快算出此題的答案嗎?你是怎樣計算的?與同桌交流。

  4、在此題中,你運用了加法的哪些運算定律?

  115+132+118+85

  =115+85 + 132+85 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

  5、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425+14+186 75+168+25

  6在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數。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數。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加法的簡便運算

  115+132+118+85

  =115+85 + 132+85 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

簡便運算 篇3

  “自學互幫導學法”課堂教學設計

  課  題

  乘法運算律及簡便運算

  課時

  第三課時

  課  型

  新授課

  修改意見

  教學目標

  1.經歷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情境中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3.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發現運算律培養探索、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對乘法分配律進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學難點

  對乘法分配律進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了解了乘法分配侓的運用及簡便運算,在此基礎上.經歷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情境中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就容易多了。

  學法指導

  自學互幫導學法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

  補救措施

  修改意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22~24頁例4,課堂活動第1~2題和練習五第1題。

  一、 創設情景,探索新知出示例4課件。

  (1)出示問題情景,解決問題。你從情景圖中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養雞場共有多少只雞?”該怎樣列式計算?教師板書:(50+30)×75=80×75=6000(只  50×75+30×75=3750+2250=6000(只)

  (2)比較兩種解法,發現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板書: (50+30)×75=50×75+30×75

  (3)出示課件在計算中比較并發現乘法分配律。算一算,比一比。

  比較每排的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每排的兩個算 式的計算結果相等嗎?

  教師:誰還能舉出符合這個規律的例子?

  教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幾組算式所反映的規律?

  (4)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可以用怎樣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二、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對有困難的也可先在小組中議一議。最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說明乘法分配律嗎?

  2.課堂活動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找出錯誤的原因,再匯報,最后讓學生改正。

  4.練習五中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書上,訂正時讓學生說說運用的是什么運算律?   先做,再議一議,最后與全班同學交流。

  三、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學生口答信息,然后獨立列式計算,全班匯報解題思路和方法。

  并舉出生活中的類似例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學生舉例。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將兩個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

  (學生獨立寫出,然后全班交流)教師整理并板書:(a+b)×c=a×c+b×c 或a×c+b×c=(a+b)×c

  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對乘法分配律進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在這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

  學生已經了解了乘法分配侓的運用及簡便運算,在此基礎上.經歷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情境中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進行重點輔導。

  板書設計

  見課件

  參考書目及

  推薦資料

  教學反思

簡便運算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第17~18頁例1~2,練習四第1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在計算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過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能用這兩個運算律解釋計算的理由。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例1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板書:9×4=36(個),4×9=36(個)。

  學生觀察板書,思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板書:9×4=4×9。

  教師:你還能寫出幾個有這樣規律的算式嗎?

  板書學生舉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

  教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1: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學生2:這就叫乘法交換律。

  教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教師:如果用a、b表示兩個數,這個規律可怎樣表示呢?(a×b=b×a)

  2.教學例2

  出示例2情景圖,口述數學信息和解決的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

  全班匯報,教師板書。

  (8×24)×68×(24×6)=192×6=8×144=1152 (戶)=1152 (戶)

  學生對這兩種算法進行觀察、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   (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

  6×5×2=   16×(5×2)=    35×25×4=   

  35×(25×4)=   12×125×8=   12×(125×8)=

  觀察算式,有同樣的特點嗎?每排的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嗎?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書:16×5×2=16×(5×2) 35×25×4=35×(25×4)43×125×8=43×(125×8)誰能說出這幾組算式的規律?

  學生1:每個算式只是改變了運算順序。

  學生2:每排左、右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

  學生3:三個數相乘,先算前兩個數的積或者先算后兩個數的積,值不變。

  教師:誰知道這個規律叫什么?

  教師板書:乘法結合律。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可以怎樣表示這個規律?

  教師板書:(a×b)×c=a×(b×c)。

  教師:這個規律就叫乘法結合律。

  小結:同學們,我們一起總結出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下面看同學們會不會用。

  二、課堂活動

  1.練習四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說出依據。

  2.連線。

  (學生獨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二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發現、理解乘法運算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第19~21頁例3,課堂活動第1~2題和練習四第2~6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⒈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能運用這兩個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⒉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⒊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經歷克服學習困難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回憶上節課中所學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敘述。

  2.填空。

  a×(×)=b×(×)×c=a×(×)

  我們學習了乘法運算律,這節課我們一起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計算。

  二、探索新知

  學習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議一議。

  61×25×48×9×125

  教師:觀察每個算式中的因數之間有什么特點?可以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學生觀察思考,獨立計算)

  全班匯報,教師板書:

  (1)

  ①61×25×4

  ②61×25×4

  ③…… =61×100 =1525×4 =6100 =6100

  (2)①8×9×125

  ②8×9×125

  ③……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組討論:每題都有幾種算法,你認為哪種算法最簡便?為什么?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小結: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它的核心就是“湊整”。

  往往可以把兩個或幾個數結合在一起乘起來得到整十、整百……有時還可能需要把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再與另外的數結合相乘得到整十數、整百數……總之使計算變得簡單。

  三、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簡便,并說出依據,再完成在課本上。

  2.課堂活動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在小組中討論該怎樣進行簡便計算,最后全班反饋。

  要學生認識到同一個計算可以有不同的簡便計算方法。

  3.練習四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連線)后反饋。

  4.練習四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反饋。

  5.練習四第8題。

  學生觀察圖中信息,然后抽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學生判斷。

  最后讓學生獨立解決在課堂作業本上,不得少于3個問題。

  注意:隨時提醒學生觀察算式中數據的特點,并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四、拓展練習

  思考題:引導學生抓住突破點:一是1~9各數字在算式中只出現一次;二是算式中積的個位數字是2。

  根據這兩個信息可以想到兩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字只能分別是3和4,繼續分析便可解決此題。

  五、課堂作業  

  練習四第3~6題。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么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簡便運算 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7~18頁例1~2,練習四第1題。

  教學目標

  1? 經歷在計算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過程。

  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能用這兩個運算律解釋計算的理由。

  3?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例1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板書:9×4=36(個),4×9=36(個)。

  學生觀察板書,思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板書:9×4=4×9。

  教師:你還能寫出幾個有這樣規律的算式嗎?

  板書學生舉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

  教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1: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學生2:這就叫乘法交換律。

  教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教師:如果用a、b表示兩個數,這個規律可怎樣表示呢?(a×b=b×a)

  2?教學例2

  出示例2情景圖,口述數學信息和解決的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

  全班匯報,教師板書。

  (8×24)×68×(24×6)=192×6=8×144=1152 (戶)=1152 (戶)

  學生對這兩種算法進行觀察、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  (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  16×(5×2)=  35×25×4=

  35×(25×4)=  12×125×8=  12×(125×8)=

  觀察算式,有同樣的特點嗎?每排的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嗎?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書:16×5×2=16×(5×2) 35×25×4=35×(25×4)43×125×8=43×(125×8)誰能說出這幾組算式的規律?

  學生1:每個算式只是改變了運算順序。

  學生2:每排左、右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

  學生3:三個數相乘,先算前兩個數的積或者先算后兩個數的積,值不變。

  教師:誰知道這個規律叫什么?

  教師板書:乘法結合律。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可以怎樣表示這個規律?

  教師板書:(a×b)×c=a×(b×c)。

  教師:這個規律就叫乘法結合律。

  小結:同學們,我們一起總結出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下面看同學們會不會用。

  二、課堂活動

  1?練習四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說出依據。

  2?連線。

  (學生獨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簡便運算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個數加上或者減去接近整百、整十數的簡便算法。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一小節學習的主要是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口算整十整百數的基礎上進行的。一個數加、減整百整十數可以口算,因此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十的數就看作整百整整十數,然后多加了幾再減去幾多減去幾再加上幾,這樣計算比較簡便。

  這一小節安排了3個例題:例1是一個數加上接近整十的數;例2是一個數加上接近整百的數。它們的共同的算理與算法是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數看成整十整百,多加了幾就要減去幾。例3是一個數減去接近整百的數,把這個減數也看作整十整百,多減了幾要加上幾。例3與例1例2相比,算理較難理解,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明白算理,降低學生出錯的機會。

  這一節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使學生正確理解掌握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百、整十數的簡便算法的算理和算法,擴展學生的解題思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一個數加整百整十數的簡便計算一般有三種情況:

  ①第一個數加上一個接近整百整十的數。如1138+599=1138+600-1=1137其方法是599接近600,因此把599看作600,結果多加了1,所以就要再減去1。

  ②第一個加數是接近整百、整十數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如:399+452=400+452-1=851

  ③兩個加數都是接近整百、整十數的。如:497+698=500+700-5=1195

  一個數減去接近整百整十數的簡便方法有兩種情況:

  ①減數接近整百數時如:3486-397=3486-400+3=3009

  ②減數接近整十數時如:4593-29=4593-30+1=4564

  學習這一小節特別要注意:多加了幾要減幾,多減了幾要再加上幾,一定要區別加法和減法的不同之點,防止混淆。

  教法建議

  1、例1:可以采用競賽方式引出例1,老師出兩組題,一組簡便一組不簡便,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怎樣使第一組題變得和第二組題一樣簡便,通過兩組題的對比發現了簡算的方法。在講解例1中注重“為什么會多1”“多加了1要想結果不多應該怎樣”這些算理的理解。

  2、例2講解時已有例1做基礎,老師可以出示思考提綱,學生討論出簡便算法,教師在此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嘗試計算。例如在出示例2后,教師可出示討論提綱,如下

  ①找  哪個加數接近整十整百?

  ②想  多加了幾要怎么辦?

  ③算  算出得數。

  這樣使學生在學會新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會學的目的。

  3、例3在講解時也可以按找—想—算三個步驟進行,最后把提綱補充完整:

  ①找  哪個數接近整十或整百?

  ②想  多加了怎么辦?

  多減了怎么辦?

  ③算  算出最后結果。

  4、在教學中可補充兩個加數都接近整百整十數的,看誰算法多樣,練習內容和形式多樣一些。

簡便運算 篇7

  教學內容:四年級下冊30頁例3教學目標:掌握從分步計算到綜合運算的轉化過程,知道什么時候需要使用小括號,什么時候不用。教學重點:四則運算的的運算順序法則。教學難點:從分步計算轉化為綜合運算,什么時候使用小括號。教學過程:

  環節

  呈現

  學生活動問題情境出示第30頁例3情境。觀察問題獨立學習任務運用已學的運算定律,嘗試一下能否簡便運算?獨立完成任務協作學習任務匯總以下表格:成員計算過程小組總結:幾個數連加時,可以運用什么定律怎樣進行簡便運算?帶著獨立完成的任務到小組中匯報。組長做好記錄并組織同學圍繞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形成方法觀察加數的特點,能湊整十、整百的可運用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拓展應用1.背上面的方法2.完成第30頁做一做,并說說怎樣進行簡便運算的。

簡便運算 篇8

  簡便計算     例4

  教學目標:  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里同樣適用,能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使一些小數的計算簡便,能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運用乘法運算定很進行簡便運算。

  重、難點:

  能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合理、靈活地使一些小數的計算簡便。

  對策:

  通過三組算式,引導出“整數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教 學準 備  光盤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復習

  1.口算  p91、6+補充:

  0.7×0.7      3.5×0.1     1.1×10     0.2×0.4

  0.24×0.2     0.6×5      0.1×8.1    0.3×0.7

  720-580       0.2×0.34   0.2+0.85    1.5×6

  3.04×1000    0.4×0.25   8.2+1.8    1.4-0.9

  480÷16       2-0.54      2.5×4      25×4

  125×8        300×6      20×5       2×500

  0.01×10      0.12×1000

  2.復習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

  學生回憶,師板書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二、新課

  1.  教學運算定律

  (1)(左右)同桌分別計算,p90、例4的三題

  (2)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小數乘法同樣適用,應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  教學“試一試”

  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0.25×0.73×4

  =0.25×4×0.73    運用乘法交換律

  =1×0.73

  =0.73

  0.32×(400+3)

  =0.32×400+0.32×3 運用乘法分配律

  =128+0.96

  =128.96

  學生歸納:

  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125→8  25×4

  運用乘法分配律           101→100+1    98→100-2

  三、鞏固練習

  1.  p90,練一練(本)

  2.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0.25×0.78×4        0.73×0.125×8

  0.25×16              0.125×1.6

  (2)0.32×401            0.32×399

  9.16×1.5-0.5×9.16

  (3)5.8×101-5.8         5.8×9.9

  0.78+0.78×99         0.78×10.1

  四、作業

  p87、7、8、9

簡便運算 篇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23頁例5,練習五第2~8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運用乘法運算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上節課學習了乘法分配律,誰能分別用自己的話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用簡便方法計算102×45,32×27+32×73。

  教師:觀察每個算式中的因數有什么特點?可以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學生觀察思考,獨立嘗試計算)

  學生計算后匯報,教師板書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  =102×(40+5)

  =100×45+2×45  =102×40+102×5

  =4500+90     =4080+510

  =4590       =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  =864+2336

  =32×100=3200  =3200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1)你認為每個題的哪種算法最簡便?為什么?這種簡便算法的依據是什么?

  (2)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小結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1)練習五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口算題。

  (2)填空。

  鞏固練習

  (1)練習五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練習五第4題:學生根據題中所呈現的信息獨立解決問題,然后思考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練習五第8題:學生根據情景圖中所呈現的信息先獨立思考解決,對有困難的可在小組中討論解決。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路。

  3.發展練習

  練習五思考題,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先在小組中商量解決,最后全班反饋,要求說出思考過程。

  4.課堂作業

  練習五第2,3,6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簡便運算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9~21頁例3,課堂活動第1~2題和練習四第2~6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⒈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能運用這兩個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⒉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⒊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經歷克服學習困難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回憶上節課中所學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敘述。

  2?填空。

  我們學習了乘法運算律,這節課我們一起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計算。

  二、探索新知

  學習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議一議。

  61×25×4 8×9×125

  教師:觀察每個算式中的因數之間有什么特點?可以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學生觀察思考,獨立計算)

  全班匯報,教師板書:

  (1)

  ①61×25×4

  ②61×25×4

  ③…… =61×100 =1525×4 =6100 =6100

  (2)

  ①8×9×125

  ②8×9×125

  ③……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組討論:每題都有幾種算法,你認為哪種算法最簡便?為什么?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小結: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它的核心就是"湊整"。

  往往可以把兩個或幾個數結合在一起乘起來得到整十、整百……有時還可能需要把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再與另外的數結合相乘得到整十數、整百數……總之使計算變得簡單。

  三、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簡便,并說出依據,再完成在課本上。

  2?課堂活動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在小組中討論該怎樣進行簡便計算,最后全班反饋。

  要學生認識到同一個計算可以有不同的簡便計算方法。

  3?練習四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連線)后反饋。

  4?練習四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反饋。

  5?練習四第8題。

  學生觀察圖中信息,然后抽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學生判斷。

  最后讓學生獨立解決在課堂作業本上,不得少于3個問題。

  注意:隨時提醒學生觀察算式中數據的特點,并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四、拓展練習

  思考題:引導學生抓住突破點:一是1~9各數字在算式中只出現一次;二是算式中積的個位數字是2。

  根據這兩個信息可以想到兩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字只能分別是3和4,繼續分析便可解決此題。

  五、課堂作業

  練習四第3~6題。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么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簡便運算 篇11

  教學內容:教材第119 頁的內容及第121 頁練習二十三第5-8 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并能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計算的靈活性。

  3、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并說出簡算的依據。

  53 + 36 + 64 + 97

  1.5 + 3.8 + 6.2

  2、全班學生獨立完成,并說出加法運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老師板書:

  加法交換律:a + b = b 十a

  加法結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學實施

  1、老師設疑:當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數時,這個定律還適用嗎?

  2、出示教材第119 頁的例2 ,學生計算兩邊是否相等,集體交流結果。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這一特點與整數加法的什么運算性質相同?(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現在看來,這些運算定律用字母表示的兩個數或三個數,它的范圍可以理解包括了什么樣的數?

  結論:整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19頁“做一做”的第l 題及第121 頁的第5 、7 題。學生在教材上填寫,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119 頁“做一做”的第2 題。

  3、完成教材第121 頁練習二十三的第8 題。

  學先計計算出3 個算式的結果:1/2-1/3=1/6、1/3-1/4=1/12、1/4-1/5=1/20。然后讓學生觀察,找規律,歸納出:1/n-1/(n+1)=1/[n*(n+1)] (n≠0)再應用規律計算1/2+1/6+1/12+1/20集體交流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如何應用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簡便計算分數加法。今后,在計算分數加法時,要注意認真審題,根據題目中數的特點,靈活應用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的速度。

  板書設計:分數加減簡便運算

  a + b = b 十a

  a + b +c = a 十(b +c)

  整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簡便運算 篇12

  “自學互幫導學法”課堂教學設計

  課  題

  乘法運算律及簡便運算

  課時

  第一課時

  課  型

  新授課

  修改意見

  教學目標

  1. 經歷在計算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過程。

  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能用這兩個運算律解釋計算的理由。

  3.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景中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

  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能用這兩個運算律解釋計算的理由。

  學情分析

  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的基礎上,要掌握乘法的結合侓是比較容易的。

  學法指導

  自學互幫導學法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

  補救措施

  修改意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7~18頁例1~2,練習四第1題。

  ……

  1、出示課件2:

  教師:你還能寫出幾個有這樣規律的算式嗎?

  教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嗎?

  教師:如果用a、b表示兩個數,這個規律可怎樣表示呢?

  出示課件3

  2.教學例2

  教師:出示例2情景圖課件4

  ,口述數學信息和解決的問題。教師板書。(8×24)×6=192×6=1152(戶)  8×(24×6)=8×144=1152 (戶)

  板書:(8×24)×6=8×(24×6)。           

  教師:出示課件5: 觀察算式,有同樣的特點嗎?每排的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嗎?誰能說出這幾組算式的規律?

  教師:誰知道這個規律叫什么?教師板書:乘法結合律。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可以怎樣表示這個規律?教師板書:(a×b)×c=a×(b×c)。

  教師:這個規律就叫乘法結合律。小結:同學們,我們一起總結出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下面看同學們會不會用。

  教師:出示課件6

  學生舉出的算式。如:15×2=2×15

  8×5=5×8 ……

  、

  學生1: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學生2:這就叫乘法交換律。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學生:(a×b=b×a)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全班匯報,

  學生:對這兩種算法進行觀察、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學生1:每個算式只是改變了運算順序。

  學生2:每排左、右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

  學生3:三個數相乘,先算前兩個數的積或者先算后兩個數的積,值不變。

  學生:這叫乘法結合律。

  學生:(a×b)×c=a×(b×c)。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本課時學生數與數相乘的特殊性不容易看明白。所以,對怎樣交換因數的位置就很迷茫,也很容易出錯。

  要多指導學生觀察兩數相乘的特殊性。

  板書設計

  見課件

  參考書目及

  推薦資料

  教學反思

簡便運算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

  2.掌握積、商的變化規律。

  3.能運用這些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

  如何“靈活”運用。

  教具與學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尋求起點,揭示課題

  1、你能在2分鐘內完成下面6道題嗎?試試吧。

  ①103+28+97+72          ②688-291-9

  ③(25+12) ×4          ④25×44

  ⑤129×101-129          ⑥÷125÷8

  你們能告訴我為什么能那么快嗎?

  生:這些題都可以簡便計算。今天我們就一起對這些定律和性質進行復習和整理。(板書課題)

  三、梳理知識,分類整理

  1.做這些試題的時候你們都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呢?(板書: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連除的運算性質,乘法分配律)有補充嗎?

  老師曾經總結過是5定律2性質。

  2、自主看書,完成任務。(出示課件)

  a、請把5定律2性質的意義和字母表達式說給同桌聽。

  b、同桌商量,(思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容易混淆?)請你分類整理,讓人一目了然。

  師:老師黑板上也挺亂,想聽聽同學們是如何分類整理的?

  學生匯報。根據四則混合運算,進行分類:加法有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減法的運算性質;乘法有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有除法的運算性質。

  根據變換符號: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結合律;減法的運算性質、除法的運算性質;乘法分配律。

  師:我們剛才復習了那么多的運算定律和性質,每一道試題到底運用到了哪一個定律或者性質呢?我們現在來對號入座。

  (出示上課開始做的6道題目,學生回答解題思路)

  師:我們對運算定律做了整理,分類。這樣我們對這些運算定律有了更深的了解。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剛才做的六道題目。請你們自己用紅筆給自己修改一下。

  四、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一)基礎練習。

  1.a+b+c=a+□+b                   運用了             定律。

  2.436-(136+208)=436-□-□)      運用了              定律

  3.◆×☆×■ = ◆ ×(□×□)    運用了             定律。

  4.(25+125)×8=□×□+□×□     運用了              定律。

  (二)辯錯題。

  ①101×56=100×56+1              (   )

  ②123-68+32=123-(68+32)         (   )

  ③25×(8×4)=25×8+25×4        (    )

  ( 三)解決問題。

  1  水果店賣蘋果一箱45元,香蕉一箱55元。某單位買蘋果和香蕉各7箱。一共花了多少元錢?

  2   一個盒子能裝12枝鋼筆,每枝鋼筆3元錢,買這樣的鋼筆5盒共用多少元錢?

  (四)怎樣填,可以使計算簡便。

  38×45+(    ) × 38

  76×36+(  ) × (  )

  28×(   )=(   )×

  (   ) × (   )

  (五)最佳創意:

  從以下4個數中,任選3-4個,編寫一道能簡便計算的算式。

  16     4     200     25

簡便運算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懂得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2、過程與方法:通過結合具體情境的學習,使學生會用上述規律進行簡便計算,并會用來解決實際

  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懂得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教學難點:會用上述規律進行簡便計算,并會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課

  堂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問題情境與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一、復習鋪墊

  1、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并說一說每道題運用了什么簡便方法。463-175-125362-(150+162)

  學生獨立計算后,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運用了什么簡便方法。

  2、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和簡便計算的有關知識,今天上課之前想在咱班來一次計算的競賽,想參加嗎?這樣,我們把全班分成兩大組,每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進行比賽。

  280÷7÷5280÷(7×5)

  7200÷(25×4)7200÷25÷4

  師:我出題的時候可是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的,其實第二組題也能像第一組一樣簡便,你們想知道方法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板書課題(除法的簡便計算)

  習

  新知

  環節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2):王老師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買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2、怎樣列式?

  方法一:330÷5÷2方法二:330÷(5×2)

  =66÷2=330÷10

  =33(元)=33(元)

  3、比較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

  330÷5÷2=330÷(5×2)

  4、像這樣兩個算式相等的例子你還能舉出來嗎?能舉完嗎?

  5、猜想一下,像這樣的算式可能存在著什么規律嗎?

  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

  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就等于一個數連續除以這兩個數。

  6、這條規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

  280÷(7×5)7200÷25÷4

  7、應用規律你有什么感受?

  8、小結:應用規律可以使計算變得既簡便又有趣。

  環節

  三、實踐應用

  1、下列各組算式相等嗎?

  ①680÷2÷5680÷(2×5)

  ②390÷39×5390÷2÷5

  ③360÷(36÷2)360÷36÷2

  ④810÷18810÷9÷2

  ②、④左右兩個算式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怎么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480÷(5×48)20xx÷125÷88100÷5÷81540÷45

  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五、作業:冊第16頁,本寫書第30頁第1題。

  第二節:

  課題:乘法分配律與乘法結合律的對比

  授課時間:20xx年3月21日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掌握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本質特征。

  2.能靈活準確地運用這兩種性質進行簡算。

  教學過程:

  一、乘法結合律的深入學習和討論。

  同學們,我們近期一直在學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在練習的過程中,乘法分配率與乘法結合律在一起運用時,同學們就出現了混淆,概念還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一起探討一下。

  我們知道:乘法結合律是(a×b)×c=a×(b×c),可見應用乘法結合律要在連乘的情況下,并且相乘的數據可以變成如1、10、100、1000等,這樣就可以使計算簡便了。所以,運用乘法結合律簡便計算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連乘,二是相乘時可變成容易口算的數據。

  例1:125x25x8例2:5x183x5x4

  分析:連乘,125乘8可變成1000,可以簡便。分析:連乘,5x5x4=100,可以簡便。

  125x25x85x183x5x4

  =(125x8)x25=(5x5x4)x1.83

  =1000x25=100x183

  =25000=18300

  例3:125x25x32例4:125x88

  分析:連乘,但直接不能簡便,可以把32看成4x8分析:不是連乘,可把88寫成8x11,便可簡便了。

  125x25x32125x88

  =125x25x4x8=125x8x11

  =(125x8)x(25x4)=(125x8)x11

  =1000x100=1000x11

  =100000=11000

  二、乘法分配律的深入學習和討論。

  而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可見運用乘法分配律簡便需要兩個條件:一是乘加乘(乘減乘)的情況下,并且有相同因數,二是相乘時的結果容易口算(或者,相加的結果容易口算,如72+28=100)。

  例1:(125+25)×8例2:35×65+35×35

  分析:是加乘,有相同因數8,分析:是乘加乘,有相同因數35,并且35+65=100,

  =125×8+25×8

  =(65+35)×35

  =1000+100=100×35

  =1100=3500

  三、討論辨析:

  704×2556×9820×5525×32×12512×15

  88×12524×205178×101-178123×18-123×3+85×123

  每道題用什么方法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1.獨立觀察,思考。

  2.同桌討論,代表匯報,集體討論。

  3.教師小結。

  四、作業:冊第17頁,本第30頁2、3、5、7

  第三節:

  課題:單元整理和復習

  授課時間:20xx年3月22日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過的5條運算定律。

  1.請生說說是哪五條定律?

  2.試著默寫字母表達式。請二生上黑板默寫。

  3.集體點評并說說每條定律的含義。

  二、書第30頁第4題。

  下面的算式分別運用了哪些乘法運算定律?

  1.獨立完成、思考。

  2.指名匯報,集體點評。

  三、書第31頁第6題。

  下面的哪些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生獨立完成。

  2.學生的理解出錯的主要集中在前兩個小題上。針對問題講解。

  3.后3個小題請生逐一說說對于錯的理由。

  4.小結:不能簡便的時候不能隨意改變題目的運算順序,不能隨意加括號。

  乘法分配律要注意每一個數的分配。

  四、書第31頁第8題。

  1.獨立思考,解讀已給信息。

  2.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你有幾種方法計算?哪種方法最簡便?為什么?

  3.教師小結每種方法,并指出最簡便的方法為什么簡便的原因。小結在解決問題時能運用簡算思路的要運用簡算的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五、思考:書31頁的思考題。

  1.獨立思考。

  2.根據時間確定能否講解。

  3.請有思路的學生引領。教師小結方法。

  六、作業。

  冊第18頁,本上默寫5條進率。

簡便運算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解答實際的問題理解除法簡便運算的算理。

  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得出除法簡便運算的方法。

  3、能用得出來的方法進行正確地計算。

  4、通過自己觀察、猜測、驗證得出簡便運算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簡便運算的算理且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自己得出簡便算法,且能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

  進行計算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我們前幾課所學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

  (進行了兩次平均分)

  2、能舉個例子嗎?(生舉例)

  1、 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我們來看看這個應用題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呢?

  飼養場養了6窩小豬,每窩有6只,現把360克防病藥粉摻入飼料喂養。每只小豬平均服藥多少克?

  2、匯報:(1)360÷6÷6       (2)360÷(6×6)

  =60÷6               =360÷36

  =10(克)            =10(克)

  二、展開

  1、觀察兩種解法的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2、猜測:根據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發表意見:“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等于這個數連續除以積里的各個因數。”

  3、驗證: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這樣呢?你能舉幾個例子來驗證嗎?    生舉例子驗證

  得出我們所觀察出來的是正確的。

  4、用處:我們所觀察出來并經過驗證的規律有什么用呢?

  可以使一些除法計算簡便

  5、應用:用上面的規律算一算。

  280÷35       360÷45

  (1)獨立做、個別板演。(可能有這樣不同的意見)

  280÷35       280÷35     360÷45     360÷45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56÷7       =40÷5      =72÷9      =40÷5

  =8          =8         =8         =8

  (2)全班交流:板演的小朋友說自己的想法。

  比較這幾種解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用這樣的方法來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針對上面的這幾種做法你還有什么想說呢?

  (得出:分的時候怎么簡便就怎么分)

  6、試一試:700÷28     256÷32

  獨立做、個別板演。

  7、小結:今天學了什么?采用怎樣的簡便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這樣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都可采用這樣的方法計算呢?(兩位數可以分解成兩個一位數相乘時)

  像這樣的題目除數是兩位數時可以分解成兩個一位數相乘時有時這樣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540÷(9×4)    620÷5÷2

  420÷(14×6)   270÷45÷2

  2、用簡便方法計算。

  420÷35      630÷18     486÷54      600÷24

  集體做、校對。

  3、提高練

  480÷(□×□)=480÷20÷6

  750÷□=750÷25÷3

  560÷□=560÷□÷□

  四、 課堂小結:談收獲,質疑。

  課題:營養午餐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p48—p49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根據需要靈活運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計算器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從繁雜的數據中獲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能力。

  4、指導學生學以致用,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整理數據、利用數據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不低于、不超過”的含義。

  教學過程:

  聯系生活,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鎮中心學校為方便學生就餐特開設了學校餐廳,提供了一些菜,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

  創設情境,開展活動

  1、點菜;

  師:“你想吃哪些菜呢?可以選擇其中的三種,直接在它們的編號上做記號,點好的可以向我示意。”(出示多媒體課件:菜譜)

  師:你在點菜時,考慮得比較多的是什么?(請學生口答)

  師:大部分同學在點菜時,都是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點的菜。服務員告訴我們這家菜館正推出一個特色服務,向每位顧客提供一份家常的營養成分表。(出示多媒體課件:成分表。)你從中獲得那些信息?(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暢所欲言)

  師:請你利用這張營養成表,估計一下你剛才點的三道菜的熱量總和、脂肪總和和蛋白質總和分別是多少?(請學生說說三道菜的營養總和。教師要相機板書。)

  師:那我們點的菜是否符合營養學標準呢?(出示多媒體課件:營養學家)

  2、了解營養成分。

  師:營養學家的話中“不低于”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能舉個例子嗎?“不超過”呢?

  教師板書:

  不低于2926千焦

  ≥2926千焦

  師:熱量對我們有什么用處(熱量除了給人在從事運動,日常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外,同樣也提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吸收等等)

  師:脂肪呢?(脂肪食入以后通過代謝轉化為熱量供人體使用,或轉化為體脂存儲于脂肪細胞中。當攝入的熱量過多,長期超過人體活動所消耗的熱能時,多余的熱能將轉化為體內脂肪,存儲于脂肪細胞中。)

  師:蛋白質呢?(它能使我們具有抵抗力,少生病。)

  3、科學配菜。

  (1)適時指導:如果你的配菜方案不符合標準,準備怎樣調整?(將超標的調低,將不足的調高。)(教師以其中的一個方案為例進行指導)

  4、實踐活動。

  1、提出分組討論問題:

  如果讓你搭配,你能配出多少種合格的午餐菜肴來?

  2、分組討論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以5—7人為宜每組選一名負責人,負責本組成員的分工組織和協調工作。小組成員的選擇應考慮到學生的性別差異、個性差異、學習水平差異等。(分組工作教師應在課前完成)

  3、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教師可巡視班級,檢查監督學生的活動情況,也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活動中,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給予必要的知道并相應的調整課堂計劃。

  4、請各組派代表匯報小組的討論結果,本小組其他成員適當補充。各小組要相互學習、相互討論。

  5、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給出解答。(不必要求學生列出所有的搭配方案。)

  師:從統計結果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如:蔬菜點得多的方案,脂肪含量較底;暈菜點得多的方案脂肪含量接近50克;熱量一般都在3200千焦以上、)小結板書:暈素搭配,營養均衡。

  5、調查統計

  1、分發事先準備好的調查問卷,請各組同學根據上表,在全部的方案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5種方案。

  2、分發統計表格,請個小組統計分析后填寫。

  3、師生根據調查統計的信息,共同分析討論,得出全班同學同學最喜愛的五種搭配方案。

  4、多媒體展示統計信息,請同學根據上面展示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繪制出復式條形統計圖嗎?

  (2)哪一種搭配獲取的蛋白質最多?(教師從數學思想方法方面給學生以啟示。)

  5、教師巡視班級,了解學生的調查統計情況及相關的統計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給予相應的指導。

  6、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一段時間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相互討論,給出問題的解答。

  思考題:

  1、了解一下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學的飲食習慣,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全課總結:同學,通過今天學習你想說些什么?

  大家可以在課后通過其他方法獲得更多的有關事物營養成分的知識,為自己搭配更為豐富的營養午餐。(出示多媒體課件:相關畫面。)

  板書設計:

  營養午餐

簡便運算 篇16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七冊第61-62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規律,并能應用規律進行一些簡便的運算。

  2、培養學生靈活選擇和應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研究、比較、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學生口算練習。

  2、談話:你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加法運算定律?你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嗎?

  乘法有類似的運算定律嗎?

  二、猜測、探索

  1、大膽猜測。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運算定律?

  2、學習乘法交換律。

  (1)情景導入題意。

  你們喜歡踢毽子嗎?看,(出示例題圖)這些同學在開展踢毽子比賽呢!

  教師: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學生說出條件和問題后,教師要求學生編出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2)計算推導過程。

  要求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引導學生得出:5×3=3×5

  讓學生猜測這種運算律的名稱,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規律: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

  指導學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a×b=b×a。

  (3)填空促進體驗。

  15×6=6×( ) ( )×46=( )×54

  □×0=( )×( ) a×8=( )×a

  3、學習乘法結合律。

  (1)教師出示例題:

  華風小學6個年級的同學參加跳繩比賽,每個年級有5個班,每班有23人參加,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比賽?

  (2)學生獨立列式,并說出解題思路。

  第一種思路:

  先算出一個年級參加的人數,再算出6個年級一共多少人。

  (23×5)×6

  第二種思路:先算出全校有多少班級,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23×(5×6)

  由此得出:(23×5)×6=23×(5×6)

  請學生仔細觀察: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異同點?

  (3)小組學習。

  ① 獨立寫出兩個這樣的算式。

  ② 組內交流等式,仔細觀察,互相說說發現的規律。

  ③ 一起給這個規律取名。

  ④ 討論并寫出用字母表示的等式。

  教師板書:乘法結合律:(a×b)×c=a×(b×c)

  (4)做“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學生說出做得快的訣竅。

  4、試一試。

  學生獨立嘗試,指名板演。

  集體講評。重點討論第2題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三、鞏固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說一說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計算,再比較。

  討論:每組中哪一道算是計算比較簡便,它們有什么特點?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第62頁“想想做做”第4題。

  教后反思: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以及相關的簡便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驗算方法的基礎上,并經過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鋪墊上進行教學的,所以學生通過前兩課所學的加法運算定律這一新舊知識遷移的生長點,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和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也比較乏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一些教學情境,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沖動,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由“感知——感覺——感受”的內化過程向“表述——表現——表達”的外化過程進行轉換,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簡便運算 篇17

  (3)分數混合運算和簡便運算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自主探究,嘗試遷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2、在觀察、遷移、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3、創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培養他們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教學重點: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教學難點:熟練掌握運算定律,靈活、準確、合理地進行計算。教學過程:一、復習1、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么樣?(先算二級運算,后算一級運算)2、哪些運算屬于二級運算,哪些運算屬于一級運算?(乘、除法屬于二級運算,加、減法屬于一級運算)遇到有括號的題目該怎么來計算?(有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3、觀察下面各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1)36×2+15    (2)5×6+7×3    (3)15×(34-27)二、新授1、向學生說明: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按照此規則,學生仔細確定運算順序后計算下面各題。(1) + ×       (2) × -     (3) - ×     (4) × + 2、復習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

  (1)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3)用簡便方法計算:25×7×4    0.36×101

  3、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

  (1)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并勇于發表自己的個人意見。

  (2)驗證:有些同學認為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利用例5的三組算式,小組討論、計算,得出兩邊式子的關系)(3)各四人小組匯報討論和計算結果。4、教學例6

  (1)出示: × ×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應用乘法交換律)

  (2)出示: + × ,學生先觀察題目,然后指名說說這道題適用哪個運算定律,為什么?(適用乘法分配率,因為 ×4和 ×4都能先約分,這樣能使數據變小,方便計算)

  (3)小結: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有什么特點,想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練習

  p14“做一做”:先讓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數的特點,說說怎樣做簡便?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然后再獨立完成練習。

簡便運算(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四則運算教案(通用14篇)

    一、考試要求:(1)導數概念及其幾何意義①了解導數概念的實際背景② 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2)導數的運算① 能根據導數定義,求函數 的導數.② 能利用下面給出的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和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求簡單函數的導數,能求簡單...

  • 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精選10篇)

    教學目標1.歸納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2.歸納整理整數小數和分數計算法則的異同點,進一步總結計算時應遵循的一般規律.3.總結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4.總結驗算方法.教學重點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及法則.教學難點對四則運算算理本質規律的認...

  • 四則運算(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設計:(認知、能力、情感)1、使學生掌握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的運算順序2、培養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3、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培養互幫互助的學習態度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特點及相應對策)1、教學內...

  • 四則運算教案(通用13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教學目標1、通過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理解先乘除,后加減,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出同級運算和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正確進行運算。...

  • 家庭小管家──“數值運算”》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本課為人教版初中第二冊第14課《數值運算》。【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常量、變量;·掌握單元格的引用;·學會用公式計算數據;·能夠熟練使用填充柄;·掌握復制、修改輸入的公式。...

  • 角的比較與運算教學反思

    篇一這節課是學生首次接觸到有關角的運算問題,幾何入門教學很關鍵,學生在答題時,往往延續小學一貫的作風,只有數據的運算過程,而對角的名稱卻忽略不寫,只看重結果而對解題過程不考慮,于是,針對這些情況,我反復演示了典型例題的解...

  • 關系運算--

    【教學設計背景分析】“數據庫”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最難學的一章,而“關系運算”又是數據庫中的重點內容。歷年來很多老師都反映這節課不好上,主要難在兩個方面:一是知識內容比較抽象,二是這是節理論課,不能進行上機練習。...

  • 2.2矩陣的運算及其性質

    課 題2.2矩陣的運算及其性質時間教學目的學習矩陣相關的概念重點難點1.矩陣概念; 2特殊矩陣時間分配教 學 過 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90ˊ一、導言:矩陣的運算在矩陣的理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四則運算例4

    教學內容:四年級下冊10、11頁例4教學目標:掌握從分步計算到綜合運算的轉化過程,知道什么時候需要使用小括號,什么時候不用。教學重點:四則運算的的運算順序法則。教學難點:從分步計算轉化為綜合運算,什么時候使用小括號。...

  • 四則運算教案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p3、p4、p5四則運算教學目標1. 掌握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式題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2. 能在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 四則運算

    【目標分解】 一、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 第一單元四則運算教案

    第一單元四則運算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教材主題圖創設了冰雪天地為學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動的才場景。從活動區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區、滑冰區和冰雕區,場景中還給出了三條信息:滑冰區有72人,滑雪區有...

  • 四則運算教案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冬天你最喜歡什么運動?(生:滑雪、打雪仗)這是濟南新開業的滑雪場(課件出示滑雪場圖片)。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有關滑雪場的情況。...

  • 四則運算教學設計、教學實錄、評課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47頁例1例3。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從應用角度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

  •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下第一單元:四則運算第1課時:含兩級的混合運算一、教學內容:含兩級的混合運算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6、7頁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一第5-9題。教材簡析:主題圖冰雪天地為學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動的場景。...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庆元县| 比如县| 嘉义县| 周宁县| 潜山县| 马山县| 郎溪县| 驻马店市| 红桥区| 黄浦区| 平阴县| 江门市| 商洛市| 木兰县| 广丰县| 上思县| 宜君县| 宽甸| 马边| 东乡| 阿拉尔市| 财经| 兖州市| 古丈县| 蒲江县| 黄石市| 嫩江县| 玉屏| 信阳市| 巩义市| 九江市| 鄂伦春自治旗| 沈阳市| 加查县| 桃江县| 全南县| 周至县| 宜兴市| 来宾市|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