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的運算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通用4篇)
數(shù)的運算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
數(shù)的運算(4)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2冊88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第6、7題及補充練習。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shù)百分數(shù)問題的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鞏固生活中的稅率、折扣、利息等問題的解答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生活中的稅率、折扣等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
一、整理回顧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學過的分數(shù)、百分數(shù)問題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的?
2.學生回顧,教師板書:稅率問題、利息問題、打折問題等
二、整理解題思路:
1.利息問題:媽媽將8000元錢按3.24%的年利率存入銀行3年,如果按5%的稅率繳納利息稅,那么到期后一共可以從銀行取回多少錢?
引導學生分步解答,理解解答過程與每步意義。區(qū)分應(yīng)得利息、實得利息,稅后利息等術(shù)語意義。
提醒學生三點,讓學生自己先說說在前階段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需要提醒大家的:
(1)計算利息時,千萬不要忘記乘時間。
(2)不要忘記是否要交利息稅。什么情況不用交?
(3)要看題目要求是取出什么?像這題千萬不能將“本”都丟了。
2.納稅問題:教材上第88頁上第7題
讀題理解:哪些稿費應(yīng)該納稅?怎樣計算?
3.打折問題:教材上第88頁上第6題
讀題看圖理解題目意義。分析解題方法:原價乘折扣=現(xiàn)價
三、拓展練習(補充)
1.小琴媽媽七月份的工資收入是1350元,扣除800元后按5﹪的稅率繳個人所得稅。小琴媽媽應(yīng)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2.爸爸在XX年6月1日把5000元錢存入銀行,定期三年,年利率為
2.25﹪,到期時國家按所得利息的20﹪征收個人所得稅。到期時爸爸應(yīng)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爸爸這次儲蓄實際收入多少元?
3.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價多80元出售,則可賺25%;實際賣出后,反而虧了80元,這套瓷器是打幾折出售的?
4.商店有100臺洗衣機,如果按每臺1000元出售,則每臺可得20%的利潤。但其中有一臺在搬運時有些小問題了,所以只能打?qū)φ鄢鍪邸D敲促u出這些洗衣機一共賺了多少錢?
5.XX年我國公布了新的個人收入所得稅征收標準。個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稅。月收入超過1600元,超過部分按下面的標準征稅。
不超過500元的 ------ 5%
超過500元-XX元的部分------ 10%
超過XX元-5000元的部分------ 15%
——————
李明的爸爸月收入是4000元,媽媽的月收入是XX元,他們各應(yīng)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如果張叔叔每月要交200元的個人所得稅,那么張叔叔的月收入是多少元?
6.某校六年級有120名師生去參觀自然博物館,某運輸公司有兩種車輛可供選擇:
(1)限坐40人的大客車,每人票價5元,如坐滿,票價可打八折;
(2)限坐10人的面包車,每人票價6元,如坐滿,票價可按75%優(yōu)惠。
請你根據(jù)以上信息為六年級師生設(shè)計一種最省錢的租車方案,并算出總租金。
7.國家規(guī)定個人發(fā)表文章、出版圖書所得稿酬應(yīng)該繳納個人收入調(diào)節(jié)稅,計算方法是:
(1)稿酬不高于800元,不納稅;
(2)稿酬高于800元但不超過4000元的,應(yīng)交納超過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的稅款;
(3)稿酬高于4000元的,應(yīng)交納全部稿酬的11%的稅款。
李老師說:“按照這樣的規(guī)定,有時所得稿酬多的人反而比所得稿酬少的人納稅少。”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請說明理由。
數(shù)的運算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2
數(shù)的運算(3)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2冊90-91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第8-12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yīng)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進一步提高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運用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yīng)用題的解題思路和 解答方法。
教學設(shè)計:
一、復習解題思路:
1.選擇其中一個條件,編出三道不同的應(yīng)用題
(1)松樹有30棵 (2)楊樹有50棵
(3)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5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編好的應(yīng)用題
(1) 楊樹有50棵,松樹有30棵,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幾分之幾?
(2) 楊樹有50棵,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5,松樹有幾棵?
(3) 松樹有30棵,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5,楊樹有幾棵?
指名學生口答列式,教師板書,并請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歸納基本思路:
解答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yīng)用題的關(guān)鍵是確定單位“1”的量。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用除法,單位“1”的量作除數(shù)。單位“1”的量已知,根據(jù)數(shù)量關(guān)系列式解答。單位“1”的量未知,根據(jù)數(shù)量關(guān)系列方程或除法算式解答。
二、稍復雜的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yīng)用題
1.誰來根據(jù)“楊樹有50棵,松樹有30棵”這兩個條件,提出用兩步計算的問題?
引導學生可以提誰比誰多或少幾分之幾?解題思路是用多或少的量除以單位“1”的量。
2.出示“楊樹有50棵,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5,松樹有幾棵?”將中間條件改成上一題結(jié)論“松樹的棵樹比楊樹少2/5”怎樣解答?
分析:找單位“1”的量是誰?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確定解答方法。
追問:如果將中間條件改成“楊樹的棵樹比松樹多2/3”呢?
按剛才方法分析解答。
3.兩題進行對比:為什么上一題可以直接列式計算而第2題要列方程解呢? 三、拓展練習
1.一根繩子長6米,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4米,還剩下多少米?
2.一根繩子,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2米,兩次共用去這根繩子的1/3,這根繩子長多少米?
3.一根繩子長6米,用去1/4米后,又用去余下的1/4,又用去了多少米?
4.2/5千克煤可以發(fā)電2/3千瓦時,照這樣計算,30千克煤可以發(fā)電多少千瓦時?要發(fā)電15千瓦時需要多少千克煤?
5.青山小學五年級有學生76人,占全校總?cè)藬?shù)的2/15,六年級的人數(shù)是全校總?cè)藬?shù)的4/19,六年級有多少人?
6.食堂運來一批煤,燒了一部分后,還剩3/8,正好還剩240千克。如果每天燒40千克,這批煤一共能燒多少天?
7.某機械廠生產(chǎn)一種產(chǎn)品的成本,去年是168元,今年比去年下降了20%。今年這種產(chǎn)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8.小明從東城到西城,走了全程的37.5%后,距離終點還有3.5千米。東西兩城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四、作業(yè)指導
1.教材上第11題:讀題理解表中數(shù)據(jù)意思,認識“峰時”“谷時”時間段意義以及價格變化,分析條件與問題。如何計算安裝分時電表前的用電費?如何計算安裝分時電表后的用電費?重點指導學生如何計算安裝分時電表后的電費計算方法。
2.教材上第12題:默讀題目,看懂題意。分題回答,重點引導學生分析第3題。
五、獨立完成作業(yè):第90-91頁上第8、9、10題。
數(shù)的運算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3
數(shù)的運算(2)
教學內(nèi)容: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2冊89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2、3-5,第90頁上第5、6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復習鞏固加法和乘法運算律以及減法和除法中的一些運算規(guī)律。
2.能運用運算律使計算變得簡單。
3.培養(yǎng)學生合理、靈活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運用運算律使計算變得簡單。
教學設(shè)計:
一、 復習整理: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運算律有哪些?請先將第89頁上的表格填寫完整。
2.說說各運算律用語言文字怎么理解?
3.除了這幾個運算律,在減法與除法中還有哪些規(guī)律?引導學生得出減法與除法中的規(guī)律,并用字母表達式表示。
二、基本簡便計算
1.第89頁上第2題
要求先分析各題特征,看能否運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怎樣簡便計算?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對。
2.第89頁上第3題
分析這4題特征,看能否運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怎樣簡便?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對。
3.第90頁第5題。
第(1)小題:學生在圖中標出小芳的行走路線,然后列式解答。
第(2)小題:學生在圖上標出兩人相遇的大致位置后進行交流。
4.第90頁上第6題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再觀察前兩題的簡便計算過程,再按照這樣的方法計算后兩題。
三、補充練習
1.靈活、合理地計算下面各題。
(3/5+1/6)╳60 4.8+67/8+21/5-3/8
24/13╳5.75-24/13╳4.75 (8/15+8/5) ╳5/8
15/11+18/11-3/7-4/7 60╳(5/12+4/15-1/2)
(7/12-3/8) ╳24-5/9 (81.4-3.75)÷2.5÷4
12╳(8.3-0.3) ╳1.25 6.8+1.25╳6.8╳8
2.比較每道題中的兩個問題有什么不同,再列式。
(1)媽媽用4.2元錢買了3千克白菜,每千克白菜多少錢?一元錢能買多少千克白菜?
(2)100千克菜籽榨油40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油菜籽?每一千克油菜籽能榨油多少千克?
3.解決實際問題。
(1)某空調(diào)廠計劃全年生產(chǎn)空調(diào)4.8萬臺,實際提前3個月就完成了全年計劃的1.2倍,實際平均每月生產(chǎn)多少萬臺?
(2)小明家兩個月共用電240千瓦時,第一個月付電費52元,第二個月付的電費是第一個月的1.4倍。平均每千瓦時電多少元?
(3)城市綠化時,某工程隊要植草皮8000平方米,前2天平均每天植400平方米,剩下的如果要在12天完成,平均每天要植多少平方米?
(4)下表是華楊小學五(1)班4個小組植樹情況統(tǒng)計表:
各組人數(shù)
12
16
10
12
平均每人植樹(棵)
3.5
4
4
3.5
算一算,全班平均每人植樹多少棵?
(5)27人乘車去參觀野生動物園,有兩種車可以租:大車,每天租金
300元,限乘8人;小車,每天租金200元,限乘4人。怎樣租車最省錢?
(6)每100千克黃豆可榨油38千克,照這樣計算,5噸黃豆可榨油多少千克?要榨190千克豆油需要多少千克黃豆?
(7)閱覽室有185本課外讀物,其中少年畫報有72本,是科普讀物的1.5倍,其余的是連環(huán)畫,連環(huán)畫有多少本?
(8)《童話故事》有精裝本和簡裝本兩種,精裝本每本8.4元,簡裝本每本比精裝本便宜1.2元。買30本精裝本《童話故事》的錢,可以買多少本簡裝本的《童話故事》?
數(shù)的運算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4
數(shù)的運算(1)
教學內(nèi)容: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2冊87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1-5,第88頁上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練習,進一步掌握整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內(nèi)在聯(lián)系。
2.通過復習練習,進一步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進行口算、筆算和估算,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四則運算方法、四則混合運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整理與復習四則運算:
1.提問:四則運算是指哪些運算?怎樣計算整數(shù)四則運算?小數(shù)四則運算呢?與整數(shù)四則運算有何聯(lián)系?怎樣計算分數(shù)四則運算?(思考,不必回答)
2.獨立完成書上第87 頁上第1題口算。
3.結(jié)合口算題,回答剛才的問題。教師總結(jié)。
4.獨立完成第87頁上第4題:筆算
指名板演,結(jié)合板演題,分析計算情況。
5.復習估算:獨立完成書上第3題。說說估算方法。
6.第2題:獨立完成,再比較上下兩題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二、解決問題
(一)第5題
1.讀要求,理解要求含義
2.讀題目,分析每題的解答方法,列出算式。
3.判斷每題的計算方法,確定是口算、筆算還是用計算器計算?怎樣進行估算?組織學生分析交流。
(二)第6題
1.讀題后獨立完成。
2.組織交流。
3.要求學生再提問題,獨立解答。
三、整理復習四則混合運算
1.提問:如果將四則運算混合在一起,就變成四則混合運算,在計算時,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分有括號與沒有括號進行分析)
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在整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中都同樣適用。
2.計算:書上第89頁上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結(jié)合扮演題分析校對。
3.補充四則混合運算應(yīng)用題:
(1)紅花襯衫廠要制做一批襯衫,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400件,60天完成。實際每天生產(chǎn)的件數(shù)是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件數(shù)的1.5倍。完成這批襯衫的制做任務(wù),實際用了多少天?
(2) 東風機器廠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240個零件,18天完成。實際比原計劃提前3天完成,實際每天比原計劃每天多生產(chǎn)多少個零件?
四、補充練習:
1.在〇內(nèi)填上“>”“<”或“=”。
2.89╳0.89〇2.89 2.89÷0.89〇2.89
2.89╳1〇2.89 2.89÷1〇2.89
2.89╳1.0〇2.89 2.89÷1.01〇2.89
2.根據(jù)988÷26=38,很快寫出下面各題的商。
988÷260= 98.8÷2.6= 9.88÷2.6= 0.988÷260=
3.判斷題。
(1)兩數(shù)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數(shù)。
(2)被減數(shù)減少2.4,減數(shù)增加2.4,則差不變。
(3)1.5除以0.2,商是7,余數(shù)是1。
(4)30以內(nèi)的素數(shù)加上2還是素數(shù)的數(shù)有6個。
(5)一個大于0的數(shù)與真分數(shù)的乘積一定小于這個數(shù)。
(6)任何兩個數(shù)的積都比它們的商大。
4.計算并驗算。
18.4+9.15 8/9-5/6 8.16÷8/3 6/7×14/15
5.計算。
0.72÷[(21.31+7.49) ÷4.8]
4.75÷2.5×9+1.9
(4.3-1.8) ×(0.4+8)
5/6-1/4+1/3 5/2÷10×8/5
2/3÷[(3/7-3/10) ×10]
☆、在□內(nèi)填入同一個數(shù),使等式成立:
(15×□-60)÷3=□ □÷2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