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點-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3頁例2,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第4、5兩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像上點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即每個點都表示路程和時間的一組相對應的數值。
2、使學生能利用給出的具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相應的直線,能根據具有正比例關系的一個量的數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
3、借助直觀的圖像,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初步體會正比例圖像的實際應用,為今后學習函數及函數圖像等知識打下一定的基礎
教學重難點: 認識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體會正比例圖像的實際應用。
教學準備 :畫有如例2的眾、橫軸的方格圖的練習紙、實物投影
教學預設:
一、復習導入:
1、提問:昨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認識了成正比例的量)
2、追問:怎樣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看他們的比值是否一定)
3、強調:這兩個量的比值一定要有意義
二、學習新知:
(一)理解橫軸、眾軸表示的含義
1、談話:像例1的表格中的數據有時候也可以用圖像的形式來表示。
2、請同學觀察黑板上的只標有橫軸和眾軸的圖。
提問:圖上的橫軸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時間)橫軸上的每一段表示多長時間?(都表示1小時)眾軸呢?(路程,每一段都表示80千米)
4、提問:例1表格中第一列的數據應該在圖上的哪一個位置?你是怎么想的?
追問:表示3小時行的路程的點肯定在哪一列?5小時呢?7小時呢?
(二)獨立制圖
1、談話:請同學們找出例1其它幾列數據在圖上的位置。
2、學生獨立作圖
3、展示學生所作的圖,并讓學生說說圖上各點所表示的意思。
(三)根據圖像,類推判斷
1、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剛才所描出的點,這些點的排布有沒有什么規律?(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學生的回答請同學們將自己所描的點用直線連起來驗證。
2、根據圖像判斷,這輛汽車2.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行駛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時?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交流。必要時指導:
(1)先在縱軸上找到表示2.5小時的點,并從這點起作縱軸的平行線,與已知圖像相交與疑點。
(2)再從交點起作橫軸的平行線,與縱軸相交得到一點。
(3)最后依據與縱軸的交點進行估計。
(4)行駛440千米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1)根據表中數據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2)用描點法畫出表中兩種量的正比例圖像。
(3)利用圖像進行估計,體會正比例圖像的意義和作用。
2、練習十三第4、5題
第4題的第(1)題,學生可以根據圖像的特點來說明判斷理由,也可以從圖像上選取幾個點,根據這些點所表示的路程與時間分別求出比值,再作判斷。
第4題的第(2)題,要求學生根據圖像進行估計,答案有些出入是允許的。
第5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在通過組織交流幫他們進一步明確方法,加深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再提出一些類似的問題,并進行解答。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收獲?
五、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相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