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學案
學習內容:人教義教版教材第10~12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題。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圓柱,了解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征,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3)情感與態度: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通過同學間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進步,體驗成功。
學習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的特征
學習難點:
弄清圓柱側面沿高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明確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圓柱體的實物模型
學具準備:用硬紙做的圓柱、剪刀、小刀、圓柱實物等。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展示課堂學習目標。
同學們,老師想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這有一張白紙,現在,我想讓這張紙站立起來!(教師演示紙橫站、豎站怎么都不行)怎么站不起來呀?同學們能想辦法幫幫老師嗎?
(請學生拿出紙試驗,并到前面展示。)
1、引出課題:教師指出:像這樣(指卷成筒形的)形狀的物體在數學上稱為圓柱。圓柱有什么特征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認識。
2、展示課堂學習目標
(一)整體感知圓柱。
(二)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三)認識并掌握圓柱的特征。
(四)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五)鞏固圓柱的特征。
二、自學互動環節(邊自學邊點撥)。
(一)、說一說,建立圓柱表象。(自學課本10頁)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把許多建筑或物體設計成圓柱形,增加立體感、美感。如……這些物體的外形都是圓柱形。
(二)、摸一摸,看一看,認識圓柱的各部分的名稱。
1、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師:請各組組長拿出準備好的圓柱,摸一摸,看一看,共同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1)圓柱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2)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發現了什么?與長方體、正方體周圍的面有什么不同?
(3)圓柱一共有幾個面?分別是那幾個面?
(4)圓柱有高有低。圓柱的高矮與什么有關?我們把它叫做什么?
2、小組內交流學習,小組長整理準備匯報。
3、反饋小組合作學習成果。
4小結: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底面、側面和高。
預設答案:
生1: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平面,分別是圓
師:將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
生2:圓柱周圍的面是一個曲面。
師:圓柱周圍的曲面叫做側面。(板書:側面)
生3:圓柱共有3個面,分別是底面、底面、側面。
師:各小組在圓柱模型中標出底面和側面。
預設答案:
生1:圓柱兩底面之間的距離。
生2:圓柱的高。(板書:高)
師:圓柱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高有時也稱長、厚、深。
(三)認識并掌握圓柱的特征。
1、小組合作學習,感知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關系。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圓柱3個面中那兩個面大小相等?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學生可以先觀察、猜測、議論,并說出自己的做法。
預設答案:
生1:量出兩個底面的直徑或半徑比較大小。
生2:用一個底面畫出圓,用另一個底面按上去進行比較。
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