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集體備課教案第4、5周
教學重點及難點
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變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方法
及手段
練習法
學法指導
在認識和掌握體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單位的換算,進一步鞏固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預習
31、32
一、問題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誰能說一說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怎樣的?它與面積單位、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二、綜合練習。
1、單位互化的基礎練習。1、做練習七的第5題。問:每堆木塊的體積與它右邊的容器的溶劑有什么關系?知道了一個容器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毫升水嗎?3、做練習七的第7題。4、做練習七的第8題。5、做練習七的第9題。師:花壇的占地面積就是這個花壇的底面積;求填滿這個花壇大約需要多少土,就是求花壇的容積;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條,就是求這個花壇的側面積。6、做練習七的第10題。師:引導學生說說從里面量的數據和從外面量的數據分別有什么關系。(1)、消防隊砌一面長6米,寬0.25米,高2米的訓練墻。如果每立方米用磚520塊,有3000塊磚夠不夠用?(2)、有兩個長方體的水缸,甲缸長3分米,寬和高都是2分米,乙缸長4分米,寬2分米,里面的水深1.5分米,現在把乙缸的水倒入甲缸,水在甲缸里深幾分米?教學環節設計
四、評價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覺得那些地方值得我們引起注意?作業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與課后小結
數學 課程教案周次4課次(本周第幾課時)3授課課題
整理與復習(1)教學基本內容
p33教學
目的
和要求1、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梳理本單元的主要知識點,進一步完善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構。2、通過練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最基礎的知識,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3、引導學生學會有條理的反思和羅列知識內容,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
及難點
梳理和鞏固本單元所學的最基礎的知識。
有條理的羅列知識和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教學方法
及手段
討論、梳理、練習
學法指導
通過四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回顧與整理”,自主完善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構,然后在基本練習中發現問題,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努力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預習布置學生預習書p33問題:1.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聯系?2.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分別是什么?常用的體積(或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3.怎樣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解決有關表面積的實際問題要注意什么?
4.你是怎樣發現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與它有什么聯系?一、整理完善。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選擇最優小組匯報:學了哪些知識?經過怎樣過程?解決怎樣問題?
相機歸納展示知識圖表。(略)
二、反饋練習。1.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1)出示書p33t1.
問:上面各個形體是正方體還是長方體?你是怎樣判斷的?教學環節設計(2)問:長方體有些什么特征呢?教師直觀演示:出示一個長方體,上下面(紅色)、前后面(藍色)、左右面(黃色),并使畫面上下、前后、左右移動,接著微機顯示12條棱、8個頂點,使學生觀察長方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