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二、嘗試探究:
1、 學生嘗試練習,這樣的問題你能解決嗎?
2、 試一試,有困難的同學可借助畫圖來幫助理解,也可以與老師或同桌商討。老師巡回,并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在黑板上。
3、 已經完成的同學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說說是怎樣想的?
(意圖: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起點,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此基礎上,組織合作學習,這樣才會是有效的。)
4、 組織反饋,逐一展示學生的解題思路。
方法一:男:18÷(25+20)×25=10(個) 女:18÷(25+20)×20=8(個)
方法二:男:18×25/45=10(個) 女:18×20/45=8(個)
方法三: 男:18×5/9=10(個) 女:18×4/9=8(個)
題目上根本沒有4、5、9,說說是怎么一回事?
(在學生講述時教師展示課件,如果有學生利用線段圖或畫圖來表示,就展示學生的線段圖或圖示,幫助學生理解。)
方法四:設男同學分到x個,利用正比例的方法來解答。
4、剛才我們算出的答案都是10個和8個,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來驗證我們的答案是正確的?
10+8=18(個)(兩個數量的和要等于18,10:8=5:4,即男、女人數的比是5:4。
5、 小結:像這樣把18個籃球按照人數的多少來進行分配的情況叫做按比例分配。你見到過、聽說過類似的情況嗎?
6、 學生舉例。(如學生無法舉例,則出示圖片介紹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混凝土、農藥配比等。)
(意圖:讓學生舉例,說說在生活、生產中按比例分配的應用,既鞏固學生對“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又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鞏固應用:
1、 初步應用: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試驗,看看你對自己有多了解?
說說你的身高。(學生對自己的身高幾乎是脫口而出,對自己不要太熟悉喲!)
說說你頭部的長度?(很多同學一下子懵了:有學生開始一同桌互相比畫,也有的只好猜了。)
師:我曾經看到這樣一條信息:12周歲的兒童,頭與頭部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2:13是什么意思?
師:你能根據自己的身高算一算頭部的長度嗎?(有同學算出后,還用尺量一量,用來檢驗這條信息的真實性。)
(意圖:學生猜一猜、算一算,學習興趣非常的濃厚,關注我們自己,原來人身上也有這么多的數學問題!)
2、 發展應用:
我們學校的學生也有很多是書迷,最喜歡到閱覽室、圖書室看書、借書。現在學
校決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電子讀物(vcd光盤、錄像等)、科技書和故事書。現在征求大家的意見,這6000元按照怎樣的比來分配?各花多少錢?
根據學生的回答:1:1:1(平均分)
1:2:3(1:2:3代表什么?你為什么要這樣設定?)
5:3:2(比較喜歡看vcd、錄像等)。
再讓學生舉2——3個比,并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錢?
反饋。有用1:1:1來解的嗎?6000×1/3=(元),6000÷3=(元),1:1:1來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意圖:給校長當一回參謀,自己設定三種讀物的比例,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字的愛好體現其中,真是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