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 了解圓柱各部分名稱, 掌握圓柱的特征。
2、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3、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圓柱的特征。
2、教學難點: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征。
三、 教具、學具準備:
圓柱體的實物模型、相應電腦課件 、尺子、細繩。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他們有什么特征?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立體圖形。
2.(課件出示)圓柱
師:同學們請看這個物體又是什么形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
板書:圓柱的認識
二、新授教學
(一)圓柱的認識
1.(課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把許多建筑物設計成圓柱形,增加立體感、美感。看------這些物體外形都是圓柱形。
2.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
3.課件展示實物圖.
師:這些實物的形狀都類似圓柱體。
4.揭示實物圖,出現圓柱幾何圖形.
教師說明:這就是圓柱的幾何圖形。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二)圓柱的面、高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學生動手實驗。
(課件出示)仔細觀察,邊看書思考:
(1)用手平摸上下兩個面,有什么特點。
(2)用雙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你發現了什么?
(3)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是那幾個面?
(4)圓柱上下兩個面之間的距離在哪里?
小組長匯報交流結果。
3.教師明確: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
圓柱周圍的面是一個曲面,叫做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是圓柱的高。
4.小組合作,動手動腦。
(課件出示):
(1)圓柱兩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么辦法證明?
(2)用直尺量一量圓柱的高,你發現了什么?
各組匯報交流結果。
5.屏幕演示,證明學生的結果是否正確。
演示完后,讓學說出自己的發現。(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大小相等的兩個圓。圓柱有無數條高。)
(三)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2.指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四)操作實驗
師:想不想知道圓柱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的?
1. 學生大膽猜想。
2. 課件演示。
提問:我們沿著罐頭盒商標紙的一條高剪開,可以得到一個什么圖形?(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和什么有關?寬和什么有關?(課件繼續演示)通過觀察,你又發現了什么?(學生總結)
使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提問:在什么情況下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呢?正方形的邊長就是什么呢?
(當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也是圓柱的高。)
師:那么老師想知道圓柱的側面積有多大,該怎樣計算呢?(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x高)
三、鞏固練習
1.讀出下面個圓柱的有關數據。
2.判斷
(1)圓柱的高只有一條。( )
(2)上下兩個底面相等的圓形物體一定是圓柱體。( )
(3)圓柱體底面周長相等和高相等時,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側面是一個正方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