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計算的魅力——“整數除以分數” 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學生積極地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探求“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2、通過師生的分析與交流,學生能較快地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算理,嘗試自己歸納計算法則,初步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有關的分數除法計算,并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感受分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 從生活中引入 —— 計算也可以如此有趣!
1、 初步感悟: 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生齊聲:中秋節!)對,中秋節!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里,能和六1班的同學一起學習一定是段令人難忘的經歷。據我所知,昨天和今天來自南京市各個區的多位數學老師到咱們學校借班上課,我只是其中的一個。請大家猜一猜,這兩天共有多少老師來上課?
(學生議論紛紛;師:多了,少了,差不多了……)
這樣吧,老師提供一條信息:我來自秦淮區第一中心小學,眾多老師中只有我一人是咱們區的老師,占這次上課教師人數的。這下能知道共有多少位老師到你們學校上課嗎? (學生們迅速回答出有14位老師。)
2、 創設情境:前面提到中秋節,這可是我們中國人很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你知道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生:吃月餅;晚上合家吃團圓飯;賞月;吃石榴……)其實現在生活條件這么好,大家并不在意晚上那頓豐盛的晚餐,“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濃濃的親情牽掛著人們的心,對嗎?那首歌唱得多好呀: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這不,陳宇的爸爸也匆匆往家趕——請看屏幕。
出示例題:陳宇的爸爸在郊區工作,中秋節要回家與親人團聚,他從單位騎摩托車到家要1小時,騎了18千米時發現用了小時,爸爸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 反思與探索 】
學生們是簡單而純潔的,他們總是睜大一雙明亮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一切,用一顆真誠無暇的心作出判斷和選擇:過于理性、抽象、過于繁難或簡單、脫離生活的數學課都會令其產生畏懼、厭煩的心理。雖然他們已經習慣于面對經過人為加工的純數學問題,習慣于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復制”到模型中就能解決問題。但常此以往,必然會降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收集、組合信息形成數學問題的能力,更可怕的是他們會逐漸拉開與數學的距離。其實數學和生活的關系是這樣的密切,關注學生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學習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激發探究的欲望,枯燥的計算也能變得如此有趣!學生從中感受到的不僅是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還有教師對他們的一份尊重與信任!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開頭設計的“猜一猜”環節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在學生七嘴八舌之后,教師卻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不緊不慢地提供一條信息,“我一人,占這次上課教師人數的”,這樣的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的,學生可以用整數方法解答,同時這一個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悟分數除法的算理,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埋下伏筆。而利用中秋節巧妙引入例題,既合情合理又自然有趣,“原來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生的探究就從這里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