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第 10~12頁的例 1、2 和“做一做”,練習 2的第 1~4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了解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征。
2、使學生懂得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形狀,理解展開圖(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系。
3、使學生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教學重點 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展開圖(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系。
教學關鍵 利用學具充分演示,使學生自主感悟。
教具準備 圓柱實物,側面展開教具,長方形小旗等。
教學方法 情景引入法、講解法等。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1、呈現課本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征。
問:你見過這些形狀的物體嗎?這類物體的名稱叫什么?
2、揭示并板書課題。(圓柱體)
3、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電池、柱子、水杯等)
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觀察圓柱體實物。
問:圓柱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師介紹:底面、側面、高。
c、利用實物指出底面、側面、高。
(2)觀察立體圖形。
a、教師現場作畫。
b、引導學生觀察,找出圖中的底面、側面、高,教師板書注明。
(3)圓柱的特征。
問:圓柱有什么特征?
(學生觀察、討論、匯報、總結)
(4)演示學具。
a、猜一猜,轉動長方形小旗后,會是什么形狀?
b、學生演示學具。
c、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學演示的結果和你一樣嗎?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
2、教學例2.
(1)猜一猜,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形狀?
(2)教具演示。
a、側面剪開,展開成長方形。
b、把長方形圍起來,形成圓柱。
(3)說一說: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
(學生再操作、觀察、討論、匯報、總結)
3、“做一做”。
完成課本第11、12頁的“做一做”。
4、課堂小結。
結合教具、學具說一說對圓柱的認識。
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 2的第 1~4題。
第1題。
(1)指出圓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物體?
第2題。
(1)判斷哪些是圓柱。
(2)說想法。
第3題。
(1)觀察圖形,想象能折成什么形狀的物體。
(2)折一折。
第4題。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布置作業 完成補充練習。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