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我家買新房子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第三單元 我家買新房子啦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信息窗1: 面積和面積單位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1-43頁。
教材簡析:
信息窗呈現的是一家人看新房的情況。畫面上提供的是新房的平面圖,以爸爸提出的問題“餐廳和廚房哪個大”,引入對面積意義和面積單位的學習。作為本單元的第一個教學內容,重點是讓學生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積,正確理解“面積”這一概念,讓學生充分感知面積是有大小的,為面積計算的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探索物體和圖形大小的過程,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發展空間觀念。
3、能自選面積單位來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初步學會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練習。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談話導入,提出相關問題。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的教室里來了一個老朋友,你們看是誰?(豆豆)豆豆家剛剛買了新房子,他今天邀請我們大家一起去他的新家看看,誰愿意去?
瞧,這就是他的新家了。
2、將主體圖中的平面圖放大。觀察畫面,看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學生根據畫面可能提出:餐廳有多大?他們家房子的面積有多大?哪個房間最大?廚房和餐廳哪個大?……篩選與本節課有關的問題)
[設計意圖]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之初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時鼓勵學生從圖中發現問題,并且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二、合作探究,理解面積的意義。
1、談話:我們先來看“客廳和書房哪個大” ?
(學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廳大)
繼續追問,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直接看出來的)對,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用觀察法來判斷。
2、那“大臥室和客廳哪個大呀”? 學生一時觀察不出來,這時,讓學生用提前發下的學具(客廳和大臥室的紙片)來比較。學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這兩個問題,自然地引出兩種直接比較物體表面或平面封閉圖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觀察比較,二是重疊比較。這一安排,為下一步引入面積單位作了鋪墊。
3、同學們你們好棒啊,發明了兩種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現在還有一個更難的問題等我們來解決:“餐廳和廚房哪個大?”
(學生這時很難用剛才的方法來判斷。)
4、這兩個圖形,一個是正方形,一個是長方形,我們很難一下子就判斷出來哪個大,哪個小,那該怎么辦呢?請你在小組里,借助你手中的學具,和同伴一起商量一下解決的方法吧。
5、學生在小組中嘗試用剪一剪、比一比、擺一擺的方法自己來解決和驗證。
6、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發現:
學生可能會用圓片、正方形、三角形或者用量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通過多種方法的驗證,學生都能夠比較出來廚房比餐廳大。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提供給學生學具,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通過重疊剪拼、擺擺圖形、擺實物等方法嘗試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