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1)導學案
板書: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教師:9厘米和9米的單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簡,必須先要把它們化成相同單位,再化簡得到1∶100。這里的1∶100就是我們以前所說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學生2:我是把實際的長和寬都縮小200倍,圖上的長就是4.5厘米,寬是3厘米,這樣的長方形圖就是教室的平面圖。”
板書:
4.5厘米∶9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4)明確:設計的示意圖長、寬就是畫在方格紙上的距離,即圖上距離。(板書)
3.認識比例尺。
我們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存在著一種倍數的關系,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比例尺。
教師:現在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嗎?比例尺是誰與誰的比?怎么求呢?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1、學生動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2、學生理解“實際距離”的含義3、學生理解“圖上距離”的含義
4、學生自學,認真閱讀自學要求:
①確定圖上的長和寬;
②個人獨立作出平面圖(方格邊長是1厘米);
③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并化簡。 5、學生自主設計教室的示意圖精講釋疑
結合圖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學例2:看一看,議一議。
課件出示例2(1)主題圖:這張三峽庫區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說一說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學生回答。
(3)小練習:說一說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別表示什么意思?這2個比例尺又有什么區別?
明確:1∶5000000是縮小比例尺,10∶1是擴大比例尺,縮小比例尺前項是1,擴大比例尺后項是1,圖距與實距的單位是相同的。
(4)介紹數字比例尺。
教師: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這些比例尺都是用數字表示的,我們把它叫做數字比例尺。2.認識線段比例尺。
課件出示例2(2)主題圖: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嗎?
(1)同桌互議。
(2)學生回答。
(3)介紹線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師:象這樣用線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線段比例尺,表示圖上1cm,相當于實際的10m。如果我們量出了圖上小紅家到學校的長度是11厘米,怎樣算出實際距離呢?怎么想的?
3.線段比例尺與數字比例尺的相互轉化。
4.指導學生看書并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 1、學生觀看例2(1)主題圖
(1)同桌互相說一說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學生回答。
(3)小練習:說一說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別表示什么意思?這2個比例尺又有什么區別? 2、學生明確:1∶5000000是縮小比例尺,10∶1是擴大比例尺,縮小比例尺前項是1,擴大比例尺后項是1,圖距與實距的單位是相同的3、認識數字比例尺4、認識線段比例尺檢測練習
1.課堂活動:第1~3題。 2.練習:練習十九第1~3題尚美評價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或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師總結: (1)比例尺是一個比,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倍數關系,其結果不應帶計量單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單位,否則比例尺無意義。
(3)比例尺前項化簡為1,是將實際距離縮小;比例尺后項化簡為1,是將實際距離擴大。
3.驗證:能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幫老師選擇a套房子面積大還是b套房子面積大?說說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