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周教案集體備課
2、第12題實物投影出示。操作完成后讓同組同學互相測量分成的兩段的長度,以檢驗各人操作是否正確。3、第13題可以提示學生課前在學校的跑道上或者其他已知長度的路上,按照正常的步行速度走一段距離,并記錄好時間,反復2-3次后借助計算器算出平均每分鐘大約步行多少米。二、評價與反思活動時,要引導學生根據評價指標回顧相關的學習情況,舉例說說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怎么樣,有哪些成功的經驗,還存在什么不足。然后實事求是地給自己作出評價。同時,要提醒學生針對自己本單元的學習情況,提出改進措施明確努力方向。三、評價總結誰愿意總結一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哪些知識?你們的收獲是什么?還有哪些疑問?
作業
補充習題
板書設
計
執行情況
與課
后小
結
周次2課次(本周第幾課時)3授課課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1)教學基本內容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第10~11頁的例1、例2,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三第1~5題。教學目的和要求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教學重點
及難點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學方法
及手段
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學法指導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預習
教學
環節
設計
一、 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平面圖形)。 今天我們學習立體圖形。 像墨水瓶、罐頭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臺燈罩,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出示這組物體的課件)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里面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師:說說你見過的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2、師拿一個長方體的紙盒讓學生觀察: ⑴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從不同角度看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⑵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長方體有多少條棱?量出每條棱的長度,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⑶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師:因為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所以我們可以這樣來畫長方體。教師板演畫法。3、出示用細木條(或鐵絲)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長方體框架,觀察一下:⑴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⑵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通過觀察得出: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零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4組 。引導學生總結出上面的兩個問題,并回答。 4、 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說說長方體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長、寬、高。 5、出示例2 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并在小組里交流。6、選擇一個正方體實物,說說它的特征,量出它的棱長。7、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呢?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