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例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等數學活動來體驗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方格紙兩張、彩筆、尺子。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察體驗。
出示多媒體課件。
師:老師這有一張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照片,我們來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學生看不清楚。)
教師逐步將照片放大兩次,使學生看清照片。
師:這么有紀念意義的照片為什么剛才我們看不清,現在卻看清了呢?
2、聯系生活實際。
(1)觀看主題圖。
師:通過放大照片我們看清楚了照片,看來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把物體放大,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把物體縮小。(多媒體課件)來看看這些生活中的現象,你們知道他們反映的是哪種情況嗎?可以聯系人物的活動來談。
學生自由發言。
(2)學生舉例。
師: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其他放大縮小的現象嗎?指名說一說。
師:看來放大縮小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應用還是十分普遍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圖形的放大。(多媒體出示方格紙上的平面圖形)
1、初步感知畫在方格紙上的平面圖形。
師:我們已經認識過許多的平面圖形了。老師這把正方形、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別畫在了方格紙上。大家看一看畫在方格紙上的三個圖,我們能獲得哪些相關的數學信息?學生自由談。
2、理解要求。(多媒體出示例4的要求)
師:你怎么理解這個要求?學生自由發言。
3、通過畫正方形了解畫法。
師:按2:1畫出放大后的圖形,其實就是要把原圖形的各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誰能以這個正方形為例來具體說一說怎樣畫出它按2:1放大后的圖形。學生試說。
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圖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畫得。指名代表用實物投影展示并介紹自己的方法。
教師總結學生方法中的重要一點:先確定一個固定的點,以它做為確定圖形位置的重要點再畫出其他的部分。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畫放大后正方形的過程。
4、經歷畫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過程。
(多媒體出示要求)學生自己畫出兩個圖形按1:3縮小之后的圖形,并在小組里互相檢查。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畫的過程。
師: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兩個圖形不同,它有一條斜的邊,誰能來介紹一下你是怎么畫的。
學生展示畫法。
5、置疑。
學生提出自己的置疑。
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學生提出的置疑。
選取代表介紹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師配合多媒體課件隨機演示驗證的過程。
學生試概括發現,多媒體出示。(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條邊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導發現。
學生比較放大后圖形和原來的圖形的大小和形狀,并總結概括。多媒體出示。
(二)感知圖形的縮小。
師:我們一起研究了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畫法以及放大后圖形的一些特點。如果把圖形按一定的比縮小該怎么畫,圖形按一定的比縮小之后會不會也有什么特點呢?
出示縮小的要求。
1、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2、 交流評議。
選取學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體完成按一定的比縮小后畫出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