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
單元教學要求
l.使學生理解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根據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寫出,判斷幾個數是不是成;會解。
2.使學生理解正、反的意義,認識正關系與反關系的聯系和區別,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的量,會用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認識尺的意義,能夠應用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尺以及根據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4.通過的教學,使學生認識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里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單元教學重點:理解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單元教學難點 :認識正關系與反關系的聯系和區別。
(一)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教材第30~31頁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練習六第1~5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用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成不成;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用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成不成。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知
l.什么叫做兩個數的比?請你說出兩個比。(教師板書)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比,知道怎樣求比值。今天就根據比和比值來學習,并且認識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的意義。
讓學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較每組里兩個比的比值有什么關系。(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 7.5 :3
追問:比值相等,說明每組里兩個比怎樣?
說明3 :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 ,比值相等,也就是兩個比相等,可以寫成:
3 :5=24 :40(板書)這個式子表示兩個比怎樣? : 和7.5 :3也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板書: : =7.5 :3 這個式子也表示什么?誰來說一說,上面兩個等式表示的是怎樣的式子?指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2.下面兩個比之間的哪些○里能填“=”,為什么?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 :2○ :1
提問:填了等號后的式子是什么? 1.5 :3和15 :3為什么不能組成?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可以看它們的什么?指出: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兩個比化簡后看是不是相同的兩個比。
3.教學例1。
出示例1,讓學生先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和本數的比。提問:怎樣判斷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讓學生判斷并寫出。提問:能不能組成?(板書式)為什么?強調:只有兩個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組成。
讓學生根據的意義,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
3 :6=5 :( ) 0.8 :( )=1 :
如果學生有困難,啟發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寫以后,提問學生:為什么填這個數?
4.教學的基本性質。
向學生說明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看開始組成的兩個,說一說其中的內項和外項。讓學生計算上面里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并要求觀察,從中發現什么。讓學生口答結果。提問:從上面的計算里,你發現了什么,出示的基本性質,并讓學生說一說。如果把寫成分數形式,請你說一說外項和內項。提問:在這個里交叉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追問:為什么交叉相乘的積相等?
5.判斷能否組成。
出示“3.6 :1.8和0.5 :0.25”。讓學生自己根據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就寫出這個式。提問:2.6 :1.8和0.5 :0.25能組成嗎?指出:根據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
2. 完成“練一練”。
指名4人板演.其余在下面練習。然后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判斷的,并說明可以用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判斷,也可以用的基本性質判斷。
3.做練習六第1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如果能組成就再寫出。提問練習情況并板書,讓學生說明“為什么”。
4.做練習六第2題。
讓學生判斷,在練習本上寫出來。提問:哪一個比和 :4組成?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簡后兩個比相同)
5.完成練習六第3題。
學生先觀察、計算,然后口答,說明理由。
四、全課小結
這堂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什么叫做?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可以怎樣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
五、布置作業
練習六第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