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第十二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第十二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第十二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0頁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重點: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

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1.復習

(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教師: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 

12:16        :1         4.5 :2.7        10:6

學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出示目標:1.理解  2.判斷)

2.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

這道題涉及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板書:80:2=40,200:5=40。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

再提問: “你們發現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怎么樣?”(這兩個比相等。)

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80:2=200:5或 = )像這樣(指著這個式子和復習題的式子4.5:2.7=10:6)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80:2=200:5,提問:“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引導學生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 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1: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 ,35:42= ,所以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2)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3)鞏固練習。

     用手勢判斷下面卡片上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②做第10頁的“做一做”。

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③給出2、3、4、6四個數,讓學生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④做練習四的第3題。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都是分數,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學生寫成分數形式。

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請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項、外項、內項。(學生看書時,教師板書:80:2=200:5)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接著板書如下:

    80  :2=:200  :5

         └-內項-┘

└------外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后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2×200=400

“你發現了什么?”(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板書: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這樣的呢?”

“通過計算,大家發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律說出來?”

最后歸納并板書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么樣?”邊問邊畫出交叉線,如: =

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板書:80×5=2×200

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后,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我們可以這樣想:先假設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再算出兩個外項的積(板書:兩個外項的積:3×8=24)和兩個內項的積(板書:兩個內項的積:4×6=24)。因為3×8=4×6(板書出來).也就是說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所以3:4和6:8可以組成比例。(邊說邊板書:3:4=6:8)

2.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1題。

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

板書設計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80:2=40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200:5=40

 

 

 

 

 

 

80:2=200:5  =                                 

└內項┘

└---外項--┘

兩個外項的積是  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  2×200=400

80×5=2×200

第十二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相關內容: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課題一: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知道比和比例的區別,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 第三單元 比例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第一課時 比例的意義

    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明確比和比例的區別。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用本課的設計始終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突出重點,有措施,突出難點有策略,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精神,具體而言,有如下兩大特色: 1、活了教材,設計者將教學內容分解成20多個問題,每個問題既有側重,又都圍繞著...

  • 數學教案-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

  • 數學教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第一課時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會用比例的意義正確地判斷兩個比是否 成比例,使學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0頁.練習四的第1—3題。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教學過程:一、教學比例的意義1.復習。(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會用比例的意義正確地判斷兩個比是否 成比例,使學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重點:理解。教學難點:靈活地判斷兩個比是否組成比例。教 具:投影機等。教學過程:一、復習。...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課本第1~2頁例1、例2,練習一第1、2、3題。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2.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0頁.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重點: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目標:理解。教學難點: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過程:一、教學比例的意義1.復習(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學 科數學年 級五年級冊 數第十冊單 元課 題目的要求使學生了解。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多媒體電腦及投影儀。教學過程: 一、比例的意義1.復習。...

  •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內容: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數學第十二冊P30—31。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區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碌曲县| 禄丰县| 孟津县| 内黄县| 德令哈市| 田东县| 勃利县| 岑巩县| 凌源市| 棋牌| 华坪县| 包头市| 离岛区| 泉州市| 星子县| 玉林市| 荣昌县| 许昌市| 精河县| 磴口县| 剑阁县| 沙雅县| 大同市| 三门县| 苍梧县| 广元市| 长顺县| 大理市| 乐山市| 虞城县| 弥渡县| 新安县| 阿尔山市| 阿城市| 兰西县| 广汉市| 聊城市| 临湘市| 台北市| 合山市| 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