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平均氣溫(℃) | 2 | 5 | 10 | 16.5 | 22 | 28 | 32 | 32.5 | 26 | 19 | 11.5 | 5 |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銷售量(件) | 120 | 110 | 145 | 135 | 14. | 155 | 165 |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平均氣溫℃ | 3 | 5 | 10 | 16 | 22 | 28 |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