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
(1)應用題①
教學目標 :
1.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會用摘錄條件和問題的方法理解題意。
3.會用逆解法檢驗,培養(yǎng)檢驗的習慣和能力。
4.培養(yǎng)分析、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系統(tǒng)整理總結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教學難點 :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
1.新課導入
導語 :昨天我們班級進行了數(shù)學競賽,為了獎勵獲獎的同學,老師買了一些鉛筆作為獎品,下面我們就來一邊計算一邊發(fā)獎。(老師拿出實物演示,學生口答算式和結果)
(1)老師買了22支鉛筆,拿出12支獎給獲一等獎的同學還乘多少支?
(2)老師買了22支鉛筆有3位同學獲一等獎,平均每人獎4支,還剩多少支?
(3)老師買了22支鉛筆,有3位同學獲一等獎,平均每人4支,剩下的獎給5位獲二等獎的同學平均每人得幾支?
2.新課展開
一,揭示例1,讀題、審題。
(1)出示例1,學生讀題。
(2)設問,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畫出線段圖。
①這道題說了一件什么事?
②題目里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
③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同學們,線段圖畫好以后,從圖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題意。我們還可以用“摘錄條件和問題”的方法來理解題意。老師一邊敘述條件和問題,一邊板書。(略)
說明:我們把條件和問題這樣有順序地,按一定聯(lián)系排列起來,同樣可以看清題意。今后審題時,只要根據(jù)情況,選擇其中一種方法就可以。
二,分析數(shù)量關系。
(1)引導學生看圖并設問:
①因為剩下的3天做完,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用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解答?
②根據(jù)這一數(shù)量關系想: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需要先求什么?為什么?
③要求“剩下多少套”又應該用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呢?
④根據(jù)這一數(shù)量關系想,要求剩下多少套,又必須先求什么?為什么?
⑤題目中哪兩個條件,用怎樣的方法可以求出“已經(jīng)做了多少套?”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2)讓學生看著圖完整地把分析過程敘述一遍。
(3)要求學生看著板書完整地把分析過程敘述一遍。
(4)再要求學生看著摘錄的條件和問題完整地把分析過程敘述一遍。
二,列式計算。
(1)設問:分步計算應該分幾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每一步的算式怎么列式的?
根據(jù)學生答問,老師完成分步計算的板書。
(2)如果列綜合算式該怎樣列?學生板演綜合算式并完成計算。
(3)說明:今后列式時如果沒有特別要求,只要選擇一種方法列式計算就可以了。
四,引導檢驗。
(1)說明并介紹幾種檢驗方法。(復算、估算、代換法)
(2)啟發(fā)學生把得數(shù)看作已知條件,把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看作問題,編出(口述)不同的應用題。并選擇一題讓學生計算。(一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說明:應用題的檢驗有幾種方法,實際檢驗時只需選擇其中的一種就行了。
五,總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1)一邊設問,一邊逐條出示步驟。
總結第(1)條時,說明審題的兩種方法;總結第(3)條時說明無特殊要求可任選分步式或綜合式;總結第(4)條時說明檢驗的幾種方法。
(2)把解題步驟齊讀一遍。
3.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要求用畫圖的方法審題,分步列式計算,用逆解法檢驗)
(2)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要法語用摘錄法審題,列綜合式計算,用檢查法檢驗)
(3)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
(4)書面練習:完成練習十二第3、4題。
4.全課小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