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數的運算(3)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數的運算(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2冊90-91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第8-12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進一步提高分析數量關系,運用分數、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 解答方法。
教學設計:
一、復習解題思路:
1.選擇其中一個條件,編出三道不同的應用題
(1)松樹有30棵 (2)楊樹有50棵
(3)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5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編好的應用題
(1) 楊樹有50棵,松樹有30棵,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幾分之幾?
(2) 楊樹有50棵,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5,松樹有幾棵?
(3) 松樹有30棵,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5,楊樹有幾棵?
指名學生口答列式,教師板書,并請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歸納基本思路:
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確定單位“1”的量。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單位“1”的量作除數。單位“1”的量已知,根據數量關系列式解答。單位“1”的量未知,根據數量關系列方程或除法算式解答。
二、稍復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1.誰來根據“楊樹有50棵,松樹有30棵”這兩個條件,提出用兩步計算的問題?
引導學生可以提誰比誰多或少幾分之幾?解題思路是用多或少的量除以單位“1”的量。
2.出示“楊樹有50棵,松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5,松樹有幾棵?”將中間條件改成上一題結論“松樹的棵樹比楊樹少2/5”怎樣解答?
分析:找單位“1”的量是誰?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答方法。
追問:如果將中間條件改成“楊樹的棵樹比松樹多2/3”呢?
按剛才方法分析解答。
3.兩題進行對比:為什么上一題可以直接列式計算而第2題要列方程解呢? 三、拓展練習
1.一根繩子長6米,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4米,還剩下多少米?
2.一根繩子,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2米,兩次共用去這根繩子的1/3,這根繩子長多少米?
3.一根繩子長6米,用去1/4米后,又用去余下的1/4,又用去了多少米?
4.2/5千克煤可以發電2/3千瓦時,照這樣計算,30千克煤可以發電多少千瓦時?要發電15千瓦時需要多少千克煤?
5.青山小學五年級有學生76人,占全校總人數的2/15,六年級的人數是全校總人數的4/19,六年級有多少人?
6.食堂運來一批煤,燒了一部分后,還剩3/8,正好還剩240千克。如果每天燒40千克,這批煤一共能燒多少天?
7.某機械廠生產一種產品的成本,去年是168元,今年比去年下降了20%。今年這種產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8.小明從東城到西城,走了全程的37.5%后,距離終點還有3.5千米。東西兩城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四、作業指導
1.教材上第11題:讀題理解表中數據意思,認識“峰時”“谷時”時間段意義以及價格變化,分析條件與問題。如何計算安裝分時電表前的用電費?如何計算安裝分時電表后的用電費?重點指導學生如何計算安裝分時電表后的電費計算方法。
2.教材上第12題:默讀題目,看懂題意。分題回答,重點引導學生分析第3題。
五、獨立完成作業:第90-91頁上第8、9、1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