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思考
教學內容:書本91頁和94頁內容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一些基本策略,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2、進一步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教具:畫好表格、圓的大紙;直尺;繩子;剪刀
學具:畫好表格、圓的作業紙;直尺;火柴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在講什么故事,大家知道嗎?
生:……
師:那么照這么講下去,第23 句我們應該講什么呢?
生:……
師:對了,由此方法我們也可以知道第60句我們講哪一句。
再引出找規律填數字
師:大家發現了嗎?剛剛講的兩個題目都與什么有關?(找規律),對,這是大家在一到五年級學過的兩類找規律的題目,一類是在數字之間找規律;第二類是周期規律,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來探索一種新的規律,大家有興趣嗎?
二、在摸索中前進
師導入:今天,小明家里來客人了,媽媽給小明一個任務——擺桌椅,(點課件)一張桌子可以坐6個人,客人比較多,就又擺了一張桌子,這回兒可以坐10個人,大家想想看,若是桌子的數量又增加的話相應的椅子數量是多少呢?
例1:(課件播放)按圖中的方式繼續擺桌椅
(1)填好表格數據,點課件,出示數據
(2)師:是怎么填寫出來的?(每增加一張桌子就多4把椅子)
(3)師:除此之外你有其它的發現嗎?點課件提醒學生兩個量之間還有公式的關系。
(桌子的張數×4+2=椅子的數量)
師:大家覺得這題目有意思嗎?(有)下面一個題目需要同學們一起來合作完成了
例2:(課件播放)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三角形
(1)師:要求是觀察圖后同桌合作完成搭火柴棒,再填好表格數據,把在此過程中發現的規律及時寫在作業紙上
(2)反饋:報數據,說說是怎么樣得出數據的?(火柴棒堆出來的;推導出來的)
(3)師總結規律:
每多一個三角形就多兩根火柴棒
三角形的個數與火柴棒的根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火柴棒的根數等于三角形的個數×2+1)
由此我們用n表示三角形的個數,用a表示火柴棒的根數,我們就有了a=2n+1
小結
師:講了兩個題目了,老師想問問,今天探索的新規律,新在哪?
生:……
師小結: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兩個量之間的一種規律,這類題我們不僅可以找出某個量前后數字之間的關系,有時還可以得到這兩個量的一個公式,其實這個公式就是規律的呈現方式。
有了前后數之間的關系或是有了公式,我們在解決較大的數字問題時就輕松多了!
師再點課件:當擺出25個三角形的時候,需要的火柴棒根數是多少?(51)
例三:(課件播放蛋糕圖片)師:這個蛋糕漂亮吧?讓人看得饞涎欲滴,看到蛋糕很多人會想到生日,那么老師相信大部分同學在生日時會切蛋糕,好,下面一個問題就與切蛋糕有關,假如今天是班上是某個同學的生日,老師要求他切五刀,大家幫他想想看,最多能切給幾個同學吃?要求是只能從上往下切,蛋糕可以不均勻。想好方法的學生請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