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江蘇省2008年小學數學優秀課評比活動教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91頁例2以及92頁練一練、練習十七第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有效解決問題。
2.讓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學生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并運用假設的思想進行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正確進行替換調整。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教師通過創設發獎情景,組織學生議一議:14支筆獎給6名上課最出色的學生,每人至少2支,最多3支,那么得2支的最多幾人?得3支的最多幾人?
學生思考交流想法,說說判斷結論。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題,組織學生觀察,審理問題信息。
例2:全班42人去公園劃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幾只?
(1)組織學生思考:有沒有巧妙的辦法,能很快的找到答案?
(2)組織學生把找到的答案和方法與同桌同學進行交流。
(3)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感受問題解決的策略
(1)針對學生提出幾種問題解決的不同的方法,如把10條船全部看作大(小)船,把一部分船看作大船,一部分看作小船等畫圖、列表方法,利用課件組織學生進一步觀察討論,交流和體會“假設——比較——調整” 替換策略思想方法。
(2)引導學生對所得結論進行檢驗。
(3)結合學生交流過程,整理小結例2的問題解決策略及推理過程。
三、鞏固發展。
1.組織學生完成練習第1題。
(1)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畫一畫,算一算”等進行問題解決。
(2)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問題解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替換”策略。
2.組織學生完成練習第2題(結合實際有所調整改編)。
60張照片,在8塊展板上展出交流,每塊小展板貼5張照片,每塊大展板貼9張照片。各要用幾塊展板?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3.組織學生完成練習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4.組織學生完成練習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5.感受數學文化
組織學生閱讀我國古代的數學名題—— “雞兔同籠”問題。
四、課堂總結。
組織學生交流本課學習收獲,進一步感受假設“替換”解決問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