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基本解題方法。
2.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學會評價他人,欣賞他人。
教學重點: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基本解題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師:出示一張長方形紙,對折。(仔細觀察,請說出一個比)
提問:仔細觀察,請用一句話來描述下剛才的操作?
生: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
師:這種分法叫什么?
生:平均分配。(板書)
師:你能否用一個比來表示下平均分配?
生:1:1(板書)
師:這個比的前項后項有什么特點?(相等,都等于1)
師:如果我想取其中的一份,我可以怎樣表達這一份?
生:
師:這里的2是什么?1是什么?
生:2表示總份數,1表示其中的1份數。
2、要求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按3:1分配。
提問:平均分配行不行?(不行)
學生操作。
提問:分成了幾份?
再說出幾個數?( 、 )
3、再次要求學生拿出8本書,按3:1分配,該怎么分?
學生操作。
4、通過剛才的幾個操作你能想到什么結論?(一個數量可以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
板書(按比例分配)
二、新課教學
1、師:接下去我們來當一位小法官,事情是這樣的:
小趙、小張合伙開了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年終時,共創利潤440萬元,你認為他們應該怎么分配這筆收入呢?(同桌商量)
商量結果:平均分配,440÷2=220(萬元)
2、出示:如果當初他們在創辦公司時,小趙投入的資金和小王投入的資金的比是3:1,那么一年后,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合理嗎?你覺得該怎樣分配,請你幫忙算一下年終后他們各得到多少萬元?
(1)同桌商量
(2)反饋匯報,指名回答
(3)統一意見:平均分配不合理。如果平均分配,肯定有人吃虧,有人不勞而獲。
(4)解決該怎么分配,學生獨立動手做。
(5)學生板演反饋:
a.440× =110(萬元) b.440× =110(萬元) c.440÷4=110(萬元)
440× =330(萬元) 440-110=330(萬元) 110×3=330(萬元)
3、出示:如果當初他們在創辦公司時,小趙投入的實際資金是45萬元,小王是10萬元。年終后,他們的利潤該怎么分配呢?
引導學生得到一個怎樣的比例進行分配。
4、經過核算,他們發現,還漏算了一位朋友小李,他在當初創辦公司的時候也投入了33萬元,年終后,這筆利潤他們三人該怎么分配呢?
引導學生得到三人連比進行分配。
三、加深鞏固
1、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分配東西的時候經常要用到按比例分配,只要你留意一下,我們身邊就有:
(1)你的體重( )千克,通常人的血液與體重的比約是1:13,那么你的血液( )千克。
(2)學校圖書館買來162本兒童故事書,按1:2:3分給低、中、高段學生閱讀,你認為他們各年段得到多少本?
(3)學校把一塊包干區按2:4:6分給401班、501班、601班,已知601班比401班多了200平方米,三個班各分到多少平方米?
(4)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8厘米,長與寬的比是2:3,那么長和寬各多少厘米?
板書設計:
2份 1:1 平均分配
4份 3:1 按比例分配
a.440× =110(萬元) b.440× =110(萬元) c.440÷4=110(萬元)
440× =330(萬元) 440-110=330(萬元) 110×1=110(萬元)110×3=3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