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除法(第2課時)
課后反思:
教學例2時,學生從各自的數學實際出發,用不同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基礎,對“4÷1/2”的探討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有的學生將題目中的分數化成小數后再相除;有的學生利用商不變的性質將題目轉化成整數除以整數后再計算;有的學生想到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進行思考等等。當學生出現這些方法時,我要求學生把這些方法放在“整數除以分數”的背景下分析,學生確實具備了這樣的本領,能夠對每一種方法進行評析。在學生們的互相評價中,引發了對所學知識的更深思考,學生所反映出的這些方法都是運用舊知識解決的,這時我抓住這一時機及時地告訴學生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思考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體驗和感悟到了學習數學的科學方法,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非常重要。
從作業的反饋情況來看,還有2個學生出現了把被除數轉化成倒數來做,訂正時我加以了輔導。
課前思考:
正如高教導在“課前思考”中談到的那樣,如果我們教師將本課時要學習的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直接灌輸給學生的話,幾分鐘的時間就足夠了。但這樣就等于每個學生都真正掌握和理解了嗎?所以和以往的教材相比,現在使用的國標本教材上充分體現了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要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然后才有可能靈活、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作為教師的我們又該為學生做些什么呢?教師對問題的思考不能代替學生們對問題的思考,所以本課中要在采用何種方法使學生理解算理上多動腦筋。教材中例2創設了分橙子的問題情境,要組織學生通過操作來感受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所以我也采用了高教導提出的讓學生課前準備好幾個圓,課堂上用圓來代替橙子進行操作,操作不是最終目的,要通過操作讓學生理解并確認除法的計算方法。例2的第3小題和例3可以讓學生畫圖來幫助分析,而且例3更帶有讓學生先嘗試用整數乘這個分數的倒數來計算,然后進行驗證的意圖。所以在本課時例題的教學中要把握“建立等式——研究變化——領悟算法”這樣的教學流程。
課后反思:
新授學習時,我重點圍繞兩個問題:1、怎樣列式?這樣列式的數量關系是什么?2、兩道準備題學生已將數量關系理解透徹,當出示第三題“每人吃1/2,可以分給幾人”時,學生已經能順著思路理解數量關系,體會列式依據。于是將重點轉向第二個問題:“如何計算”?我讓學生借助手中的圓片,將圓片代替橙子,分一分,然后向同桌說明計算結果是多少?再解釋一下你是怎樣想的?由于有直觀的材料,學生能很清晰地解釋原因,體會到每人吃1/2個,那么每個橙子可以分給2人,4個橙子可以分給4個2人吃。初步感知4除以1/2結果和4乘2的結果相同。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呢?于是引導學生繼續按要求分一分:每人吃1/4,可以分幾人?每人吃1/3,可以分幾人?學生在分的過程中,能清晰認識到:每人吃幾分之一,那么1個橙子就可以分給幾個人吃,有幾個橙子就可以分給幾個幾人吃。再引導學生對比,讓學生自己得出計算方法。
例題3的教學,我重點放在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上,引導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分析題意。并結合題目鞏固計算方法,驗證計算方法的合理性、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