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練習)
由于補充了一些練習題,就沒有讓學生來研究有一下教材上第82頁的第9-11題。結果,在課堂作業中發現問題還挺大的,主要問題是有些學生沒有認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解決實際時有些學生是“跟著感覺走”,亂做一氣。真擔心,后面要學習《稍復雜的實際問題》了,這些學生又該怎么辦?
課前思考:
從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看,學生有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對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掌握應該是不錯的,難是難在如何提高計算的靈活性,特別是比較復雜的四則混合運算中出現簡便計算的情況,對這方面的訓練要增加容量。這與孫老師有同感,孫老師補充了相應的實際問題。
第二,從教材上這課內容所安排的習題看,我班學生在獨立分析思考、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可能會有些困難,一方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另一方面要加強指導,特別是第11題,這題的綜合性很強,是訓練學生思維很好的素材。
課后反思:
因周二有外出聽課任務,所以將這課內容調至周一下午上。可能下午的效率不如上午吧,還是因為第10、11題在題目的語言敘述上學生不理解,第9~11題在課堂上我已經經過了分析與講評,可在學生的作業中還是錯誤比較多,第10題,有學生用兩個小組分別平均后再相加的方法,由于學生對分數的數感沒有整數那樣清晰,于是我出示這樣的習題讓學生體會原來做法的錯誤:公園里有一群老人在進行鍛煉,8個老奶奶的年齡和是480歲,9個老爺爺的年齡和是630歲,這群老師的平均年齡是多少歲?當我用他們的方法算出老人的平均年齡是130歲時,學生哄堂大笑,在笑聲中知道了自己錯誤的原因。
課后反思:
在課堂練習中,除基本訓練第6—11題打基礎外,還練習了孫老師補充的“拓展題”,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邊算邊討論。
但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在做課本10、11題時,沒能正確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出現了錯誤,還有一些學生對拓展題感到束手無策。所以這堂課上下來感覺比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