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整理與練習(2)
教學目標
1、通過綜合練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在實際操作中再次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和棱的特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過程中的表現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教學重點與難點:
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總結
教師: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bh
教師:由上面兩個體積計算公式概括成的總公式是什么?
指名讓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二、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34頁的第4題.
教師用課件出示題目。
全班學生獨立填表,集體訂正。指名說說每個空格里的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2.做教科書第34頁的第5題.
3、做教科書第34頁的第6題.
先請一位同學讀題,然后教師提問:這道題的第一個問題實際求的是什么?第二個問題呢?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獨立解答,做完后請一位同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4、做教科書第34頁的第7題。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
交流時指名說說每一問實際上是求什么。
5、做教科書第35頁的第8題
可以先出示一個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長方體框架,讓學生觀察它的特點再結合對長方體框架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時,應該怎樣選料。
做好后組織相應的展示和交流,讓學生介紹自己選料時的思考過程。
6、做教科書第35頁的第9題
事先讓學生在課前收集好相關數據,課上進行計算和交流。
7、評價與反思
先讓學生閱讀表中的評價項目,然后回憶學習每部分內容時的表現,對自己作出客觀、合理的評價。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過程中的表現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8、 綜合練習
(1)把一塊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鋼坯,鍛造成長是5分米,高是6分米的長方體。長方體的寬是多少分米?
拓展:a、有一塊棱長是0.6米的正方體鋼坯,鍛造成橫截面積是0.08平方米的長方體鋼材。鍛成的鋼材有多長?
b、一段方鋼長2米,橫截面是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現把它鍛造成橫截面為25平方厘米的長方體鋼材,長是多少厘米?
比較: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10厘米、5厘米、6厘米。現將長方體削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體積會減少多少?
(2)一個長方體的金魚缸,長50厘米,寬30厘米,里面的水高25厘米,金魚缸里的水有多少升?
拓展:一個棱長是5分米的正方體水池,水面低于池口2分米,求水的體積是多少?
9、做思考題
第一環節: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各種面的個數
第二環節:我引導學生總結了方法——
第三環節:讓學生進一步研究長方體的情況。
看練習七的第5題的第1個長方體。讓學生自己試著用正方體的方法,算數涂三種面個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