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學片斷與解析
一、創設情境師:出示“中國地圖”咱們中國960萬平方公里,你知道是怎樣把祖國的全貌畫在地 圖上的嗎?
生1:我知道,要把它縮小。
生2: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地圖上有比例尺。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那就請大家找一找你們帶來的地圖上有沒有比例尺?
(提前兩天讓學生搜集了各種地圖和圖紙,學生間相互傳閱,看地圖找比例尺。這一活動不以小組為界,學生間互看互學,關系非常和諧融洽。)
二、發現探索
(不一會兒,學生間自交流開來,向發現新大陸一樣喜悅地講述著……這時學生意 的效力流是自主的無序的,范圍是受限制的,為了更好地梳理學生發現的知識,教師組織學生向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生1:我這張地圖的比例尺是1:6000000。生2:這個地圖上的比例是
生2:我拿的這個地圖的比例尺是這樣的(說著走到黑板前畫了起來)地圖上還說: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公里。
生3:我發現的比例尺和他的有點不一樣(說著也畫了起來)這是不是說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300公里?
生4:這條線段3厘米表示實際距離300公里,所以1厘米應該表示100公里。(這位同學的發言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共鳴,教師隨即表揚了他)
生5:我拿的這張地圖的右上角寫的是大寫的五十萬分之一,這也是比例尺。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的各種各樣的比例尺,像這樣的五十分之一、1:6000000都叫做數值比例尺;像這樣的(師的手指著學生畫的線段)叫做線段比例尺。那你能說出每一種比例尺表示 什么意思嗎?
生1:線段比例尺比較看,圖上21厘米就表示實際距離80公里,圖上2厘米就表是160厘米。
生2:那1:6000000就是圖上1厘米表示6000000公里。
生3:我覺得不對,1:6000000它是一個比,比的前項和后項的單位應該統一。
生4:我也認為不對。如果按照剛才那位同學說的方法計算,北京和天津的距離要有1200000千米,這是不可能的,它們的單位應該都是厘米,也就是60千米。
(這位同學的舉例說明征服了所有同學,教師對這一知識點再加以強調說明。)
師:現在誰說一說什么是比例尺?
生1:比例尺的前項表示圖上距離,后項表示實際距離。
生2:比例尺等于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
生3:比例尺也可以說成實際距離分之圖上距離,就像五十萬分之一。
生4:比例尺的前項和后項的單位必須一樣。
師:同學們說的太棒了!那你能把線段比例尺寫成數值比例尺嗎?
(生任選一個線段比例尺做了起來。由于有經比例尺的概念,這個知識點學生很容易掌握。)
師:你能根據比例尺計算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嗎?請同學們以上組為單位任選兩地,量出它們之間的圖上距離,計算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學生又一片騷動,忙著找城市距離,一會兒又鴉雀無聲,一個一個的聚精會神地算了起來……) 反思:
教材把比例尺為部分內容安排為2教時,第一教時教學比例尺的意義,會求比例尺,根據比例尺求圖書距離或實際距離;第二教時教學線段比例尺及線段比例尺與數值比例尺之間的互化。根據新的《教學課程標準》,結合本班學生的認知情況,在教學中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兩點:
一、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性的改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