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百分數的應用 3.納稅問題
例題讓學生嘗試解答時,大部分學生都知道百分數和一個數相乘時,可以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是分數。教學例題時比我想象得要順暢多了,這也是有賴于孫老師昨天拓展的練習題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在解決練習一第4題時,學生有點困難,爸爸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學生都認為是900×10%,只有一個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應該分為兩個檔次,我覺得潘老師的解釋很清楚。
這堂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告訴學生依法納稅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偷稅、漏稅是違法的。還告訴學生吃kfc的時候也可以索要發票等等,學生表現出相當濃厚的興趣,期待著教授利息時學生的表現。
課后反思:
課前設計教案時,我發現練習二第4題有關個人收入所得稅的計算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作為教師,我們在上課前就要先行進行這方面的學習,否則無法與學生進行這一問題的探討。
本課時中例題2的學習比較簡單,隨后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也費時不多,學生們能根據關鍵句來分析數量關系并正確列出算式。處理第4題時,我先組織學生認真讀題,理解征稅標準,然后先指導學生解答第一個問題即計算李明媽媽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接著讓學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明確先要計算出超過1600元的金額,然后再分段計算應繳納的稅款。課堂上我采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三個征稅標準,并自編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一位會計師的月收入是5200元,那么他每月應繳納多少元個人所得稅。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正確計算,教學效果不錯。
因為課前我已布置學生上網查詢有關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等知識,所以課中還留了一些時間給學生進行交流?吹贸觯瑢W生們對這部分知識還是很感興趣的。
課后反思:
今天教學的是例2,這一內容教學時并沒有太大的困難。
“試一試”的購置稅,與我們正常的購物情境有些不太一樣,我們日常購物都照價格牌出錢,但是此題我們想買到此車要花5720元,這道題如果把價格牌去掉,這樣可以與生活購物情境同步了。
第四題把握住兩點展開教學:一是進行審題,把較長的一段話分斷為幾個層次,逐句去分析理解弄清各個信息之間的關聯,抓住關鍵詞“超過……部分”理解很有效。“月收入超過1600元,超過部分按下面的標準征稅。”……讓學生充分去理解這些“超過”的意思,弄明白了再進行計算。二是要啟發引導出算法。這一題我認為沒必要進行嘗試計算,它的算法是約定束成的,我認為應先探索方法,有了正確的方法后,再讓學生應用計算,減少了練習的盲目性和對正確方法接受的負面影響。
附:
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表:
級數 含稅級距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 不超過500元的 5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