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學案例分析
主要內容:本文描述了教師本人嘗試讓學生從他們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學習圓柱的數學學習的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對圓柱的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而充分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潛能,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培養。我也從這一教學活動中反思、認識了自己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自身素質等各方面的不足,從而認識到不斷提高教學自身的教學能力與素質的需要,把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落實到教學過程中的必要,讓新課程與教師本人共同成長。
(一)思考問題:
l如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數學學習的素材進而體驗和理解數學?
l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二)背景介紹:
幾何知識的學習是學生最感頭痛的內容,怎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學、自主地學,從而充分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潛能呢?根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和創造性的運算過程,去學習、掌握和發現新的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從而感受數學的力量。這將使學生產生我要學的動機,同時給已有充分發展的數學課程增添時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圓柱的認識》一課教學中,筆者做了初步的嘗試。
(三)案例描述:
一、初步感知
1、師:通過課前的預習,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體?把你課前收集的圓柱形物品拿出來給我們看看。(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圓柱形實物)
生1:我知道奶粉罐的形狀是圓柱形的。
生2:還有吸管。
生3:壓粉的木棍和壓路機的前輪也是圓柱形的。
師:浩翔,老師知道你曾經做過一個小實驗,你能跟我們大家說說嗎?
浩翔:我曾經用紙做過一個正方體和一個圓柱體,我在它們的上面放上同樣多的東西,我發現圓柱的承受的重量比正方體的還要重。
師:非常好啊,你能開動腦筋動手操作做實驗,同學們要學習他這種好學的精神。那我們通過學完這一單元的知識后看能不能驗證你的結論是否正確的。
2、師:通過預習和收集圓柱的物品,你對圓柱體有哪些認識?
生1:我覺得圓柱的表面是很光滑的。
生2:我覺得圓柱會滾動的。
生3:圓柱上下有兩個圓。
……
3、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你想了解有關圓柱的哪些知識?
生1:我想知道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
生2:我想知道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
師:要想學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必須先要了解圓柱的特征,今天我們來一起研究學習“圓柱的認識”(板書:圓柱的認識)
二、認識圓柱的特征。
1、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1)師:圓柱有哪些面?
生:有兩個底面。(師據學生回答板書:底面兩個)
師:這兩個底面是怎樣的?
生:面積是相等的。
師:你怎樣知道它們是面積相等的?現在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一下,找出方法驗證兩個底面的面積是相等的。
學生分組討論、操作、驗證,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各種驗證方法。
(2)師:圓柱還有哪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