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比例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第一課時 比例的意義
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明確比和比例的區別。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比例的意義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出示情境圖
1)、“你們知道下面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2)、寫出它們的長和寬的比,求出比的比值,你有什么發現?
操場上的國旗:
教室里的國旗:
教師說明:我們看到這兩個的長寬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
也可以這樣表示:
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上面圖中的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3.師總結: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
4.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二、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做一做”第1題。
(1)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4)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檢驗各自所寫的比例。
(強調:本課主要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做p33“做一做”。
讓學生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3、給出2、3、4、6四個數,讓學生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收獲?
五、布置作業:
p36練習六第1、2題。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