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學案例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想象、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與現實的聯系,并建立與他人交往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從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圓柱形物體抽象概括出圓柱的幾何圖形,然后通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特征。
2、教學難點:建立空間觀念,使學生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激趣引入
(1)、談話引入:同學們,智慧爺爺看到大家這么認真,所以給我們每個小組都帶來了一份禮物,大家趕緊打開看看,里面裝的是什么?(打開袋子,拿出罐頭盒、可樂罐等圓柱體實物。)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這種形狀的物體,誰知道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
(3)、它們都是圓柱體,簡稱為圓柱,這節課我們要認識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
(4)、課件演示罐頭盒、茶葉筒、樹樁等圓柱體實物。
(設計意圖:通過親切、自然的課前交流和實物展示、課件演示,使學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啟發學生舉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是這種形狀的? (學生舉例)
(設計意圖: 通過舉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課件展示圓柱的幾何圖形
(1)沿著這些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線,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畫線的同時實物慢慢消失,只剩下輪廓。
(2)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怎樣可以得到一個圓柱呢?
計算機演示圓柱形的動畫:一個長方形,以長方形的一條長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一周,得到一個圓柱。
學生觀察課件的演示,認識圓柱的幾何圖形。
(設計意圖: 通過計算機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建立圓柱的幾何形體這一表象。)
2、動手操作,整體感知
(1)分組活動,教師讓學生拿著圓柱體實物觀察和擺弄,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觀操作形象感知圓柱的特征。
(2)思考并討論下面的問題:
①圓柱的的上、下兩面是什么圖形?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圓柱周圍的面有什么特征?
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什么?
學生動手實踐摸一摸圓柱的底面和側面,描一描圓柱的兩個底面,并思考提問。
(設計意圖:1、通過具體形象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促使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2、通過小組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進一步驗證
(1)圓柱的底面
教師在學生回答第一題后利用計算機進行驗證:圓柱幾何圖形的底面逐漸分離出來,顯示出上下兩個底面重合的動畫。
小組匯報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并認真觀看課件的演示,加深對圓柱特征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使學生直觀地看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確實是2個完全相同的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