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p10—12頁。【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通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豐富其學習數學的積極體驗。【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教學難點】圓柱的側面與它的展開圖之間的關系【教具、學具準備】圓柱體、硬紙、剪刀、膠帶、圓規、直尺、課件 、【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滲透學習方法。師:(出示長方體的模型),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生: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師:正向大家所說,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通常研究它的兩個方面:即它的組成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評析】用長正方體的學習方法來研究圓柱體,體現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二、圖片引入,探索圓柱的特征。1.課件引出研究問題。師:屏幕上的這些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課件出示: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課件抽出圓柱的幾何模型)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圓柱的認識。(板書課題) 2.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師:研究圓柱,我們先要研究圓柱的組成,每個人都有一個圓柱形的物體,請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學生獨立觀察、操作)生1:圓柱有三部分組成,兩個圓和一個周圍的面。生2:兩個圓的面積相等,生3:圓柱有無數條高。師:你能給大家指一指圓柱的高在哪里嗎?(學生指)教師劃一條側面上的斜線,這是圓柱的高嗎?為什么?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高有多少條?師:大家的觀察很仔細,確實圓柱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兩個圓和一個曲面,并且兩個圓的面積相等,在圓柱中,兩個圓叫圓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圓柱有無數條高。(板書) 1.jpg b7fb1960f662d04dfd57c9cfee1e4bca.jpg (5.49 kb) 3.設置問題障礙,深化特征的研究。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圓柱是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側面組成的,是不是任意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和一個側面就一定能組成圓柱呢?(不是)我這里有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圓和一個側面,他們能不能組成一個圓柱呢?(不能) 圓柱的底面和側面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手中的學具進行研究。匯報1:生1:圓的大小和側面的粗細一樣。師:大家的感覺沒錯。可是老師總感覺底面圓和側面之間的關還不夠具體,誰有辦法能讓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再次進行小組合作。匯報2:組1:我們可以把圓柱的側面剪開,把它展開后就變成了一個長方形。這樣它們就都成了平面圖形,就容易進行比較了。師:這個小組的同學把側面剪開變成了長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圓柱的高)這樣就把側面這一曲面轉變成了平面。板書:化曲為直在以前的學習中,還有哪些知識也用到了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