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1、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認識我嗎?出示幻燈片②他們都是圓柱的親戚和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是這種形狀的?你能列舉出一些他們的親戚或朋友嗎?
(2)它們都是圓柱體,簡稱為圓柱,(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這節課我們要認識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
2、課件展示③---⑦
課件演示罐頭盒、茶葉筒、樹樁等圓柱體實物,生活中有很多這種形狀的物體,這兒是老師舉的幾個例子沿著它們的輪廓畫下來就是這個樣子,那么這些圓柱都有哪些特征呢?這節課我們來共同探究圓柱的特征。
(創作意圖)關注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認知的實際,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在設計這一課時,我考慮到學生對幾何知識比較難理解這一實際,因此在教學中,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課前我先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的物品,并用學具盒當中的圓柱學具材料制作一個圓柱,使學生在感性上對圓柱有初步的認識,建立圓柱的初步表象。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展示圓柱的幾何圖形
(1)沿著這些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線,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畫線的同時實物慢慢消失,只剩下輪廓。
2、動手操作,整體感知
(1)分組活動,教師讓學生拿著圓柱體實物觀察和擺弄,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觀操作形象感知圓柱的特征。
(2)思考并討論下面的問題:
①圓柱的上、下兩面是什么圖形?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圓柱周圍的面有什么特征?
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什么?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進一步驗證
(1)圓柱的底面
教師在學生回答第一題后利用計算機進行驗證:圓柱幾何圖形的底面逐漸分離出來,顯示出上下兩個底面重合的動畫。
通過演示使學生直觀地看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確實是2個完全相同的圓。
(2)圓柱的側面
摸到圓柱周圍的面有什么特征?(它是一個曲面),板書:圓柱的曲面叫做側面。
(3)圓柱的高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用直尺量一量你手中的圓柱的高,你發現什么?圓柱的高的特點。
然后提問:圓柱有幾條高?
學生回答后,教師利用計算機顯示圓柱的多條高,演示幾條高重合,揭示高的特征。
板書:圓柱有無數條高,每條高的長度都相等,你能在紙圓柱形模型上畫出一條高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