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 了解圓柱各部分名稱, 掌握圓柱的特征。
2、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3、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能力。
二、重點難點:
1、理解并掌握圓柱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具、學具準備:圓柱體的實物模型、剪刀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正方體和長方體,提問;你們還認識這些幾何體嗎?
二、主動探究——認識圓柱特征
1、 整體感知圓柱。
出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并請同學展示自己所帶的圓柱形實物。
2、 圓柱的表面。
⑴ 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⑵ 指導觀察:摸到的上、下兩個面有什么特征?(形狀、大小等)把它們叫什么面?;摸到圓柱周圍的面有什么特征?(注意讓學生與平面相比較。方法:實物感受。)叫什么面?
板書: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面。
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 圓柱的高。
⑴ 課件顯示:展示圓柱形物體高度變化過程。請同學觀察:圓柱的什么發生了變化?學生回答后,
⑵ 師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⑶ 找圓柱的高。師引導:“圓柱的高在圓柱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并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⑷ 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根據學生的交流討論,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深化感知: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同時讓學生之間交流,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的結論。
(5)課件出示圓柱體的畫法
4、出示練習
5、 圓柱的側面展開。
⑴ 動手操作:請同學拿出紙圓柱形模型、剪刀、尺等,把圓柱形模型的側面剪開,再打開,觀察形狀。
⑵ 尋求發現: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小組討論。
班級交流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⑶ 延伸討論:展開的長方形的底和高與圓柱的關系。
(4)誰能從圓柱的側面與底面的關系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乘以高。
三、 鞏固深化
課件出示
四、出示課后作業
五、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兩個底面 圓 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