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體積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我今天教學的內容是圓錐的體積,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后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內容,是在掌握了圓的周長、面積和圓柱的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名稱。理解求圓錐體積公式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圓錐體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體。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有利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特征和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征、體積的計算公式。
(2)難點:掌握圓錐高的測量方法和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實驗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六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是:
(一)復習舊知,課前鋪墊
(二)提出質疑,引入新課
(三)動手操作 ,獲得新知 。
(四)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五)課后小結,歸納知識
(六)作業布置,鞏固新知
五、說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知,課前鋪墊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兩名板演,全班齊練,集體訂正.
(二.)提出質疑,引入新課
.圓錐有什么特征? 它的體積如何計算呢?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探討新的——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三)動手操作 ,獲得新知
1.探討圓錐的體積公式
教師:怎樣探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公式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圓柱——(轉化)——長方體
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借鑒這種方法,為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操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