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魔術”導入,引出課題。
1、出示一個圓柱,誰能說說它的特征?
2、教師:現(xiàn)在老師用一塊布把這個圓柱遮住(邊說邊演示)。如果這個圓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縮到圓心時,那么圓柱將變成怎樣呢?你能試著描述一下嗎?
教師:現(xiàn)在看一看,老師能不能把這個圓柱變成你們說的那樣。
教師:這個物體叫圓錐。(板書:圓錐的認識)
二、教學實施
1、初步感知。
電腦出示圓錐形實物圖。
教師:觀察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點。
(利用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移走實物的模像,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的幾何圖形。)
教師: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
小結:圓錐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還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2、了解圓錐的特征。
(1)認識圓錐各部分的特征。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中的圓錐,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它有什么特點。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拿出圓錐學具,同桌互相指認圓錐的頂點、底面和側面。
(2)了解圓錐側面。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教師: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小結:圓錐有一個頂點,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3)怎樣畫圓錐的平面圖呢?
示范:先華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底邊是虛線,然后畫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畫成橢圓形,最后標出頂點、底面、圓心、底面半徑。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圓錐。
(4)認識圓錐的高。
教師:大家知道圓柱的高是兩個底面的距離,那么,圓錐的高在哪里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教師:圓錐的高就是指從圓錐的頂點到圓心的距離。圓錐有多少條高呢?為什么?
(5)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nèi)部,我們不螚直接量它的長度,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
課件演示測量過程,教師敘述:
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同桌互相配合,動手測量手中圓錐的高。
教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測量方法?
教師:如果是圓錐形的糧堆或沙堆,又該怎樣測量它的高呢?
學生合作實驗,交流展示。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1、以同桌為單位,利用教材的圖示動手制作圓錐或自己設計并制作一個圓錐形的物品。比一比,誰的作品最精巧。
2、對比提升。比較圓柱和圓錐,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四、課堂小結。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掌握它的特征。
2、通過觀察圓錐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從實物抽象到幾何圖形的能力。
教學重點:圓錐各部分的名城、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