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體積》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圓錐的體積。(小學六年級數學第十二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圓錐》的第二課時)
2、教材簡析:
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最后一個單元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又學習的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錐的體積也是在學習過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積的基礎上的又一個延伸,也為以后學生系統學習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3、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2)能力方面:能解決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3)德育方面: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滲透轉化思想,培養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二、說教法: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以談話法、實驗法、觀察法為主,以討論法、練習法為輔,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本節課引導并演示了兩個實驗。
第一、讓學生比較圓柱和圓錐是否等底等高。
第二、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通過裝水實驗比較圓錐與圓柱的體積。使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條件下,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歸納、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v=1/3sh。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說學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學生學法:觀察法、實驗法、探索法。學生在學習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時,通過操作實驗、觀察比較、討論小結、推導出圓錐的計算公式,從而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索新知識。
2、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做,學生能想的盡量讓學生自己想,學生能說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說。學生不能想的,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想。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程序:
1、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利用復習圓柱、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公式及其應用,為新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
2、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冰淇淋,你們看,冰淇淋的形狀是什么樣的?你們想沒想過一個圓錐筒能裝多少冰淇淋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探究的內容。(板書課題)
3、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1)通過引導,課件演示,學生觀察,然后出示三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
問題一:剛才演示的圓柱、圓錐,它們有什么關系?
問題二:將空圓錐裝滿水往空圓柱里倒,倒了幾次才能將空圓柱倒滿?
問題三:你有什么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