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體積》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講課的題目是《圓柱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對轉化的思想方法和“等積變形”已有所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本節課的舊知停靠點;而這節課的順利學習將為以后圓錐體積的學習鋪平道路。從能力培養方面來看,本節課的內容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在公式推導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猜想、類推、對應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另外,就情感的角度而言,通過學生體驗探索數學奧秘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由此,預設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的過程,使學生能總結和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能夠運用公式正確的計算圓柱的體積。
2、培養學生觀察、猜測、分析、比較、綜合的學習思考方法。
3、滲透轉化、等積變形、極限的數學思想。
4、通過學生體驗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感受探索數學奧秘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個過程對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圓柱體積公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要用到等積變形、對應、以及邏輯推理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點困難,所以我認為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本節課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演示法、提問法等,在學習過程中要用到的方法有:觀察法、思考法等。
教學用具:圓柱模型,裝水的杯子等
這節課主要有五大環節
一、實驗引入
師:我們來觀察一個現象,把小圓柱放入水里,看看有什么變化
生:變了變了,水面上升了.
師:水面為什么上升
生: 小圓柱浸沒在水中,將水擠壓上升,求小圓柱的體積也就是求上升水面的體積,即圓柱體積.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圓柱體積怎樣計算
生齊答:想.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師:出示課件,根據課件演示逐步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
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 = s h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出示例1: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師:咱們大家理解自己推導的圓柱體的體積公式了嗎 下面我們
50210=10500(cm3)
答:圓柱形鋼材體積為10500cm3
四、鞏固運用
1,填表:請同學看屏幕回答下面問題,誰想好了誰就站起來說.
底面積(m2) 15 6.4 0.05
高(m) 3 4 2
圓柱體積(m3)
五、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圓柱體積的推導方法及計算公式.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v= s h
例4: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
高是21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50210=10500(cm)
答:圓柱形鋼材體積為10500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