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確定目標
談話:前面我們認識了圓柱,學習了圓柱的底面積、側面積和表面積,今天學習“圓柱的體積”。(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啟發: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會想到什么?這堂課要解決什么問題呀?(可能學生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引導:(1)什么是圓柱的體積?
(2)圓柱的體積和什么有關?
(3)圓柱的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4)圓柱的體積是怎樣求出來的?
(5)學習圓柱的體積公式有什么用?……
談話:對!剛才這幾位同學跟老師想的一樣。
啟發:圓柱的體積就是圓柱所占空間的大小
談話:這堂課我們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出示探究問題)
1、圓柱的體積和什么有關?
2、這個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揭示課題,啟發學生自己提出教學的要求,這樣既創設了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
二、溫故知新,自學課本
1、提出問題
談話: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是怎樣計 算的?
引導:我們已經學過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逐一出示出上述圖形)。
談話: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統一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談話:長方體和正方體和今天學習的圓柱有什么顯著的區別?
引導:長方體的面都是平面圖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談話:因為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計算圓柱的體積就比較困難了。能不能直接 用體積單位去量呢?
引導:它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用體積單位直接量是有困難的。
2、引發猜想
談話:圓柱的體積和什么有關系呢?(準備三組比較圓柱體杯里飲料的多少:一組是底面積一樣,高不同;另一組高一樣,底面積不同;最后一組底面積、高都不同)
引導:圓柱體的體積既和底面積有關,又和高有關。
3、自學課本
談話:圓柱體的體積和底面積、高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如何求圓柱體的體積?
啟發:請大家閱讀課本,在課本中尋找答案。(教師要求學生利用預先準備好的平均分成16份圓柱學具拼一拼,學生一邊看書,一邊操作。學生閱讀課本后,全班交流。)
引導:我們用圖形轉化的方法,求圓柱的體積。
談話:這個辦法很好。那么把圓柱轉化成什么圖形呢?
引導:長方體。
談話:以前我們學習圓的面積時也是運用轉化的策略,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化曲為直”、“化圓為方”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用多媒體演示圓形的轉化過程,邊出示、邊交流)
【設計意圖】在不能用體積單位直接量的情況下,啟發學生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解決問題。通過復習了舊知識,又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能夠促進學生充分運用遷移規律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組成一個新的知識結構。
三、合作交流 發展能力
談話:同學們觀察一下,拼成的是什么圖形?
引導:近似的長方體。
啟發:說得很好,為什么說是近似的長方體,哪里不太像?
引導:長都是許多弧線組成,不是直的。
談話:這里我們把圓柱分成16等分,還能分嗎?
啟發:可以分成32等分、64等分(多媒體課件演示)128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