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六單元 統計一、關于“統計”的整體說明(一)整套教材關于統計的編排1、學段分步情況: 整套教材關于統計的編排情況(一) 第一學段第二學段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分類、計數 數據的描述單式、復式統計表單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條形統計圖單式、復式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數據的分析平均數中位數 、眾數 2、年級分布情況: 整套教材關于統計的編排情況(二)年級和冊數主要教學內容一年級(上)分類 、計數一年級(下)認識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二年級(上)認識單式統計表,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2)二年級(下)認識復式統計表和1格代表多個單位三年級(下)認識橫式條形統計圖和平均數四年級(上)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四年級(下)認識折線統計圖五年級(上)認識中位數五年級(下)認識眾數六年級(上)認識扇形統計圖六年級(下)綜合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能根據統計圖中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預測3、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關于“統計”的調整信息:(1)、降低了第一學段的要求;
下面是課標修改稿第學段內容標準調整后的要求:(實驗稿有7點)
① 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或數據進行分類,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
②. 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并運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統計圖和平均數放到第二學段)。
③.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體會運用數據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作用,感受數據蘊涵信息。
(2)、強化了統計圖的實用性。
如:
實驗稿中的要求:
“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根據需要,選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修改稿中的要求:
“認識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能根據分析問題的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參見例37、例38)。”
4、關于“統計”教育價值一點認識
《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首次將“統計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太密切,也許有人會說,統計不就是計算平均數、畫統計圖嗎?這些事情計算器、計算機就能做得很好,還有必要從小就開始學習嗎?確實,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計算平均數、畫統計圖等內容不應該占據學生過多的時間,事實上它們遠非統計學習的核心。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是發展自己的統計觀念。既然是觀念,就絕非等同與計算、畫圖等簡單的技能,而是一種需要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感覺,進而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也有助于培養學生以隨機的觀念來理解世界,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六年級上冊《統計》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一)教學內容
扇形統計圖
從前面介紹的統計的整體編排情況來看,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是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原義務教材是作為選學內容,考慮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標準》把它作為必學內容,本套教材將它安排在本單元。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