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四單元 圓
一、教學內容本單元主要內容:認識圓、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圓,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學會用圓規畫圓。
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三、具體編排
主題圖
主題圖呈現了城市廣場的生活場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圓形的物體,如噴水池、花壇、車輪等等,從而說明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非常廣泛。
教學時,可以把主題圖作為認識圓的起點來講授,如可把主題圖制成多媒體課件,然后點擊凸現其中的圓形物體,讓學生利用圓的基本特性(如易滾動、外形美觀等)來理解這些物體設計成圓形的道理;也可結合后面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穿插進行教學,如車輪、花壇的周長,噴水池的面積等,都可以作為后面相關教學內容的素材。
1.認識圓
主要教學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用圓規畫圓以及圓的軸對稱性等內容。安排了3個例題。
例1 (用一般物體畫圓)
讓學生想辦法在紙上畫圓,直觀感受圓的曲線特征,并且畫出的圓可以作為認識圓的學具。
教學時,學生也可能會提出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教師不用回避,說明這種方法將在后面學習。
例2 (認識圓、用圓規畫圓)
認識圓,主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主要是通過操作活動來認識的。
首先讓學生將畫好的圓反復對折,發現折痕相交于一點,引出圓心。由圓心出發,定義半徑和直徑。然后讓學生探索出在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特征及關系。通過畫和測量等活動,學生發現: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都有無數條。同一圓內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并且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
用圓規畫圓:呈現了三個學生畫圓的情境,以對話的形式給出了畫圓的三個步驟,每個學生說出一個步驟。
做一做
第3題,讓學生找出圓的圓心和直徑,由于這兩個圓都是畫在紙上的無法通過折疊的方法來確定,所以較難。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正方形的對稱性來找圓心,只要連接正方形的對角線即可。
第4題,主要說明圓形物體具有易滾動這一特性,故車輪常做成圓形的,而車軸之所以裝在圓心的位置,則是因為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故只有把車軸裝在圓心處,當車輪滾動時方可使行進的車輛保持平穩狀態。
例3(認識圓是軸對稱圖形)
教材結合前面所學的軸對稱圖形,說明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等都是對稱圖形,都有對稱軸,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通過例3,讓學生在給出的兩個圓內畫對稱軸,看能發現什么。認識到圓是軸對稱圖形,且有無數條對稱軸。
2.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
引出圓的周長。
教材呈現了一個學生繞圓形花壇騎車的情境,提出問題:“自行車繞圓形花壇騎一圈大約有多少米?”讓學生思考求的是什么?引出圓的周長概念。使學生明確:圍成圓一周的長度是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
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求一個圓的周長。由于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周長的概念,知道怎么測量一個一般圖形的周長,可以自己完成這個任務。如用一根繩子或紙條繞圓一周,再來測量這段繩子或紙條的長度,也可以在圓形硬紙板上做個記號,與直尺的0刻度對齊,在直尺上滾動一周,直接測量出圓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