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起跑線》教學設計
執教者: 鄒 艷 湖北省襄樊市大慶路小學指導者: 朱貴剛 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區教研室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75—76頁。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課,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增加的一個內容。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解決問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本冊教材設計了“確定起跑線”這個數學綜合運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性活動,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如:圓的知識),動手實踐解決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分析:
在教學本課之前,我通過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圓的概念、圓的畫法還有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等知識。例如:我們設計了一張答卷“請你畫一個圓并且能夠計算出這個圓的周長和面積”,請60名學生作答,其中98.3%的學生都能獨立并且正確的完成。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小組自我探究的能力,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60名學生中100%的學生都喜歡小組合作的這種學習方式。
通過調查我還發現學生對體育活動也很喜歡,相當一部分學生去過體育場,對體育場的跑道和起跑線并不陌生。通過電視節目學生對起跑時運動員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線的現象也有一定的認識,但具體這樣做是為什么、相鄰兩跑道起跑線該相差多遠呢?學生可能很少從數學的角度去認真的思考。也很難通過經驗和觀察得到,需要學生收集相關的數據,具體分析起跑線的位子與什么有關。所以在教學中學生可能會在“相鄰跑道相差多遠”這一點上有些困難。
三、學習目標:
1、通過該活動讓學生了解橢圓式田徑場跑道的結構,學會確定起跑線的方法。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利用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活動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數學在體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四、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同學們,前不久我們襄樊市承辦了湖北省十二屆運動會,我市的體育健兒們努力拼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你們都看到比賽了嗎?(學生回答)老師也看了一些比賽,不過老師和同學們一樣要上課,還有許多精彩比賽都錯過了。今天,我要先帶大家去觀摩一場小型的運動會。
[設計意圖:課的開始通過師生對話,談談同學們身邊發生的大事,合理利用課前的幾分鐘,就猶如奏響了課堂教學主題曲的前奏。既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也可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心理安全的狀態下進入學習活動。]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8分鐘)
1、情景導入:小動物的運動會。
(多媒體播放)四只小兔子從同一條起跑線起跑 ,分四個道次沿橢圓形跑道跑一圈,再回到同一個終點,誰先回到終點就為第一。
師:同學們對這場比賽有什么看法嗎?你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比賽公平呢?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運動會是學生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動,它貼進學生的生活實際,真實、自然。課的開始在這樣一個學生熟悉的活動中設計了一場不公平的比賽,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也發現了比賽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問題。學生還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表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學生提出將起跑線向前移動的方法,等等。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