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85頁例1及練習二十一第1~4題。【教學目標】
1. 認識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理解它們表示的具體意義。
2. 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3. 感受百分率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求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出示信息:西大街小學六(1)班有40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6人。
問題: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女生是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學生獨立解答,交流解題思路,總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解決,關鍵是先弄清誰和誰相比,誰是單位“1”。
二、學習新課
1. 把復習準備的問題改成: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女生是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1)學生嘗試解決。
(2)讓學生交流解決思路,比較改動后的問題與復習中的問題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由相同之處再次深化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明確還是分別用男生人數÷總人數和女生人數÷總人數來解答,由不同之處可得知結果要化成百分數。
從而共同揭示出:解決百分數的問題可以依照解決分數問題的方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除法解決。關鍵是先弄清誰和誰相比,誰是單位“1”。
2. 學習例1。
出示課件:學生在操場上進行體育測試的情景。
出示兩條信息: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
小精靈提出一個問題:六年級學生的達標率是多少?
(1)師:對于小精靈給我們帶來的這個問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呢?
可以簡單介紹《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關內容,重點解釋:達標率是指達標學生的人數占學生總人數的百分之幾。(可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采取生與生、生與師的對話方式)
(2)學生獨立解答, 再在小組內交流解題思路,讓學生總結求達標率的計算公式。
(3)全班交流達標率的計算公式,閱讀課本第85頁,看看書上的公式與自己總結的有什么不同。討論:書上的計算公式為什么要乘100%?對此,你有何看法?
3. 學習例2。
(1)先讓學生觀察統計表,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重點理解發芽率的含義)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完成統計表。
(3)分組交流討論,概括求發芽率的計算公式。
(4)讓學生觀察填寫完整的統計表,解釋綠豆的發芽率是97.5%、花生的發芽率是92%、大蒜的發芽率是95%的具體意義。根據這三個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對這里的同學們所做的種子發芽實驗有了怎樣的認識?
(5)簡單介紹發芽率的應用價值。
4. 認識一些常見的百分率。
(1)讓學生在認識例1和例2中的達標率和發芽率的基礎上,討論:“率”指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率”是兩個數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數,即百分比或百分率。
(2)師指出生活中用百分率進行統計的還很多,師生共同補充常見的一些百分率的例子。
(3)課本第86頁“做一做”的第一題
小組討論:怎樣求出我們所知道的百分率?說一說它們的含義和列出相關計算公式。(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比一比哪個小組列舉的公式多而且合理)
(4)全班反饋交流。
5.深化理解百分率的意義。
(1)課件出示例1的信息:六年級學生的達標率是75%。用1個圓表示六年級學生的總人數。讓學生思考如何在圖上表示達標率是75%。課件顯示這個圓的75%的部分涂上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