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乘分數
課題二:一個數乘分數(a)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6頁例2、例3,練習二的第1~4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學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2.通過操作、觀察,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具準備1.用教科書第19頁例2的插圖制成的掛圖,有投影設備的也可用投影片.2.教師和學生每人準備一張長15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紙.(或長18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紙).有投影設備的也可將第20頁例3的圖繪制成抽拉片,演示計算過程.教學過程一、復習1.計算下面各題,并說出計算方法.×2 ×1 ×52.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整數,說一說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二、新課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這節課我們學習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1.教學例2(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分步出示例2的三幅圖.每出示一幅圖,教師說明要求,學生列式.(1)觀察第一幅圖:一杯水重千克,3杯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指名列式,教師板書:×3接著提問:“×3表示什么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算式旁邊板書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求3個或求的3倍.(2)觀察第二幅圖:一杯水重千克,半杯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怎樣表示半杯?指名列式,教師板書:×接著教師說明:杯就是半杯,×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教師在算式旁邊板書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求的.(3)觀察第三幅圖:一杯水重千克,杯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指名列式,教師板書:×接著提問:“×表示什么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算式旁邊板書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求的.(4)比較三個算式的不同點.教師啟發學生想:“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中的因數有什么不同?”(第一個算式中的因數有一個是整數,第二、三個算式中的因數都是分數.)“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所表示的乘法的意義有沒有不同?有什么不同?”(第一個算式是求3個,第二個算式是求的,第三個算式是求的.)(5)概括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教師:根據前面的比較,誰能說一說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然后教師進行歸納整理.著重說明: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而一個數與分數相乘,可以看作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看出,分數乘法的意義比整數乘法的意義有了擴展.(6)閱讀教科書第4頁的結語.2.做教科書第4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訂正第1題時,可以指名說一說每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教學例3(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出示例3.共同研究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1)用圖表示公頃.教師:公頃怎樣用圖表示?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說明這張長方形紙表示1公頃,要求每個學生把長方形紙橫向平均折成2份,然后用彩筆涂色表示其中的1份.教師進行指導.學生操作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公頃(或出示投影片).如下圖:(2)求公頃的是多少公頃.教師:一臺拖拉機每小時耕地公頃,要求小時耕多少公頃,要求什么?(要求公頃的是多少公頃.)“應該怎樣列算式?”(×)“公頃的表示什么意思?”(就是把公頃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頃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