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數學與體育)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
【教學目標】
通過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在環形跑道上進行200米、400米體育比賽,起跑線位置的不同的道理。
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起跑線的位置設計”問題。
通過起跑線問題的解決,體會數學知識在體育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探究起跑線位置的設置和什么有關系,能根據起跑線設置原理正確計算起跑線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懸念導入
1.觀看短片。請大家一起來看下面的一段短片(畫面:學校運動會6名運動員200米競賽起跑的場面)。(觀看結束后)
告訴學生,這是前階段校運會200米比賽的錄像,看了這段錄象,你有什么問題要與大家一起研究嗎?(此時老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待討論完畢,全班交流需要解決的問題。
大部分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他們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
接著,組織學生再看一次錄像,看看他們是不是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
2.提問:200米跑的起跑線位置是怎樣安排的?站在外面起跑的同學在最前面,占便宜了嗎?
二、引導探究
1.研究200米起跑的位置為什么不同。
(1)每個學生拿出跑道示意圖,小組合作,看圖研究起跑位置在前的人是不是比起跑位置后的的人合算?
(2)交流各自想法。
生:因為200米跑要過彎道,彎道的大小不一樣,所以起跑位置在前的人不一定占到便宜。
(3)思考:你覺得在設置起跑位置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討論后發表自己的看法。
生: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要比內圈大,外圈要跑的彎道大,彎道路線就長,內圈跑的彎道小,彎道路線就短,所以在起跑的時候,外圈運動員的起跑的位置較內圈的要靠前一些,保證每個人都正好完成同樣的距離。
(4)媒體演示運動員彎道部分的運動軌跡,讓學生再次直觀的看到彎道部分是不一樣長的。
小結:由于彎道部分的長度不一樣,為了保證每個人跑的距離相等,所以起跑線必須不同。內圈彎道小,距離短,起跑線靠后,外圈彎道大,距離長,起跑線靠前。
板書課題
彎道大 起跑線前
彎道小 起跑線后
2.研究起跑線的位置和什么因素有關?
(1)提問:外圈的起跑線具體應該設置在什么地方,又該超前多少呢?猜一猜,起跑線位置和哪些條件有關?
(2)小組討論,并交流。
生:主要看彎道的長度差多少,起跑部分就應該補多少。
3.探究發現起跑線位置
呈現例題:6名運動員進行200米賽跑,每條跑道寬約1.2米,彎道部分為半圓,且最內圈的彎道半徑為31米,怎樣設置每條跑道的起跑線?
(1)4人小組合作完成研究記錄表。
“跑道起跑線位置”研究記錄表
跑道名稱
第一跑道
第二跑道
第三跑道
第四跑道
第五跑道
第六跑道
彎道部分的半徑
彎道(半圓)長度
思考:
①根據給出的條件,任選兩條相鄰的跑道,算一算在彎道部分相差多少米?
②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2)交流你的發現。
①先讓學生匯報各跑道彎道半徑和彎道半圓的長度,教師板書。
再讓學生說說相鄰跑道彎道的差,教師板書,填在表內。
板書:
第一跑道彎道長度:31×π=31π
第二跑道彎道長度:(31+1.2)×π=31π+1.2π=32.2π
第三跑道彎道長度:(31+1.2×2)×π=31π+2.4π=33.4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