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面積》說課稿
一、說教材:圓是曲線平面圖形。《圓》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了一些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有關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以及在低年級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簡單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
《圓的面積》是在學生學過了圓各部分名稱的認識、圓周長的計算和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的基礎上教學的。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生經過推導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后,就要求他們能利用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有關的題目,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的組織處理:教材首先提出了圓的面積概念,接著讓學生嘗試運用以前曾多次采用過的“轉化”的數學思想,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引導學生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再一次讓學生熟悉運用“轉化”這種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較復雜的問題的策略。在引導學生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教材采用實驗的辦法,先把圓16等分,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再把圓32等分,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使學生看到分割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當等分的份數達到無限,即把圓平均分成無數份時,拼成的圖形就是長方形。然后分析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周長、半徑之間的關系,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s=πr²。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公式,得出結論: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半徑,如果半徑不知道,就要先求半徑。最后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及理論依據:1、認知目標:通過“幾何畫板”的操作,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會利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能力;通過網上教學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應用網絡工具獲取知識,進行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網絡化學習,激發學生應用網絡環境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時讓學生接觸并更能理解極限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設計及理論依據:
1、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氛圍。
圍繞真實世界中問題的解決而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武進城區的房子又漲價了”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引出開發商征地,要求進行面積核算、地皮估價。引導學生從身邊的數學問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并由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提出問題,引出如何正確計算圓的面積這個學習內容。
2、組織學生自主探究。
(1)引導估算和估價:建議學生利用緊貼在圓外的正方形進行估算付錢,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并用“假如你是房地產開發商,你肯不肯付這么多錢?”為問題,激發學生求圓形地皮的精確面積的欲望,幫助學生樹立初步的經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