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圖案欣賞與設計”的一些做法
《圖案欣賞與設計》是數學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這一模塊中的內容。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教材中的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兩次教涉及到了圖案欣賞與設計這一內容,我在教學這些內容時,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去做的:一、讓學生課前欣賞,收集圖案,鼓勵他們發現美。
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各種美麗的圖案,處處可見平面的、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象,其設計很大一部分是運用了數學圖形的平移,對稱和旋轉。讓學生自已去發現和收集這些圖案,欣賞這些圖案,既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發現生活中的美,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美不泛數學中的美。
二、讓學生課中嘗試設計圖案,鼓勵他們創造美。
設計圖案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并逐漸發現數學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它是人類思維的杰作,從而學生會對數學實用性發生興趣,對幾何圖形發生興趣;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也會得到極大的鼓舞。在課中我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以及各種操作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學生在繪制美麗的圖案前,先引導學生了解繪制的幾個步驟,再要求學生按步驟嘗試繪制圖案,同時多讓學生在繪制前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繪制美麗圖案的能力,分享、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三、讓學生課后舉行圖案展覽,鼓勵他們展示美。
課后在班級內舉行設計圖案展覽,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構思與特點,在相互欣賞中感受圖形的美。我認為通過每位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作品進行評價,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交流和教師的總結性的評價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的能力,使全體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