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吃什么”教學實錄與評點
其次在情感態度方面,學生對食物分類的標準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在學習中注重事實,又敢于提出與眾不同、與舊不同的見解(如將食物按時間段劃分為早餐、中餐、晚餐),同時尊重其他同學的意見,并樂于接受,權釋了課標分目標(二)中的第5條的內容。
最后在科學知識方面,教師始終關注:食物有哪些營養?怎樣對常見食物進行簡單分類?怎樣統計常見食物等生命世界中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能引導學生嘗試!
解決(設計一份合理的食譜)身邊這樣的實際問題,并通過統計發現問題使學生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真正體現了科學知識中的第13條的要求。
牟琳(西崗區教師進修學校)本課教師設計了既富有兒童情趣、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教師創設了一系列學習活動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在這些新穎多樣的活動中,學生從中得到體驗,獲得新知。
教師通過送給學生一份秘密禮物,讓學生填寫你最愿吃的東西,以小調查的形式,讓學生講講昨天吃了什么。這些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后面學習埋下了伏筆。54張不同種類的食物卡片,把學生帶人了食物分類的研究中,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學生興致盎然。以調查匯報形式,解決了教學難點,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一個小小的戴小帽游戲,將學生帶入到小小廚師的角色,也將學生的學習情緒引人高潮。揭開秘密禮物的表格,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整堂課,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在合作學習、平等交流,愉快和諧的環境中,不但獲得新知,而且體驗到一種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