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融化了(精選8篇)
冰融化了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
1、觀測并記錄冰塊融化過程中的溫度和現象。
2、觀測并記錄冰塊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
3、設計、選擇、應用一個快速融化成冰塊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2、初次感受、體驗物質狀態變化的可逆性。
【教學重點】經歷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現象的觀察
【教學難點】探究促進冰融化的因素
【教學準備】小組: 燒杯一只(內盛小半杯冰塊),溫度計4支,冰融化時
溫度記錄表(參考書p50),冰融化時周圍空氣溫度記錄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塊1塊(要求每組的塑料袋、冰塊的形狀、大小規格一樣)。
【教學過程】
一、觀察冰的融化
1、師:上節課我們探究后得出了液態的水在0℃以下就會凝固成冰,那么固態的冰能夠重新變成液態的水嗎?在什么條件下能夠變成水呢?
2、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做出預測。
3、師:你們親眼看到過冰的這個融化過程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親自來看一看。板書:冰融化了
師:我們要怎么來觀察呢?請大家一起看書p50
4、學生介紹觀察方法,師生共同補充。
(預設:(1)把冰塊放入燒杯內,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冰塊的溫度。(2)讓冰塊自行融化。在冰塊融化的過程,按均勻的時間間隔測量溫度。(3)當冰塊完全化成水時,記錄溫度計上的讀數。)
5、師:方法知道了之后,我們就來測量一下吧,同時記錄冰塊融化時的溫度和周圍空氣的溫度,每隔1分鐘測一次,把數據記錄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個測量空氣溫度的表格)。
冰塊融化時的溫度記錄
時間 1分鐘 2分鐘 3分鐘 4分鐘 5分鐘 ……
溫度
冰融化時周圍空氣的溫度記錄表
時間 1分鐘 2分鐘 3分鐘 4分鐘 5分鐘 ……
盛放燒杯內空氣溫度
緊靠燒杯外壁空氣溫度
遠離冰塊處空氣溫度
6、匯報交流觀察到的現象,然后根據這些現象總結。
(預設可以得出的結論:在周圍環境溫度超過0℃時,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在0℃,但緊靠冰塊的空氣溫度下降了(冰塊融化過程要不斷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熱量);待冰塊完全融化成水后,溫度還會繼續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
1、師:我們剛才觀察了冰的融化過程,你有辦法讓冰融化的更快一點嗎?
2、學生預測方法。(預設:把冰塊放到溫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塊放在太陽、燈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塊焐熱。……允許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3、師:接下來我們就來一個融化冰的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個小組先討論下你們打算用哪種方法。
4、師:方法都討論好了吧,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塊大小一樣的冰,放在同一種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變一個變量,記錄下冰完全融化的時間。在比賽的過程中各小組也可以相互觀察和監督。
5、學生實驗后匯報交流。(預設:在冰融化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6、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能說說是什么使冰的狀態發生了變化?
(預設:熱量是使物質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三、拓展
1、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冰(固態) 水(液態)
2、師:在冰融化的過程中有什么新的問題出現嗎?(如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板書設計:
冰融化了 篇2
在課初的猜測中,很多學生認為冰在10℃左右才會融化,另一部分學生認為跟實驗室的溫度差不多時才會融化,無一人猜測在0℃時就會融化。因此,在后面的實測中,學生發現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總是0℃時,感到非常奇怪。這打破了他們原有的認知,將會使人他們印象深刻。
但由于三月春寒,這幾天又是連續的雨天,半杯冰完全融化成水的時間需1個小時多,因此在課堂中要觀測到冰完全融化成水是不可能的。雖然缺少了這部分數據,但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認識到了兩點:
1、冰融化的過程中,溫度保持在0℃,換句話說,冰0℃時就會融化。
2、在冰融化的過程中,學生普遍測出周圍的溫度在降低,他們發現了冰在融化過程中,會吸收周圍空氣的熱量。才會導致周圍溫度的降低。
在對于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學生們大多數能夠提出加熱的方式(放在熱水中、在太陽下曬等),也有極少數同學根據上節課的發現,提出加鹽的方法,還有一部分同學提出砸碎的方法,但沒有學生能夠提出用吹風的方法。在實驗時,按照書本上的方法,我準備了形狀、大小相同的冰塊,裝在塑料袋中,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比賽哪個小組融化的快。雖然在比賽前,學生們知道為了比賽的公平,只能改變一個因素,但在實際比賽中,很少有組遵守比賽規則,但他們的合作精神還是值得贊賞的,有的學生把冰塊放到衣服里,捂在手心里或吹熱氣,這讓我非常感動。
冰融化了 篇3
《冰融化了》是基于學生在實踐水結冰的課堂后展開的,應該說難度要明顯小于水結冰,這是因為冰融化這個過程,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往往側重表面的一些變化,而缺少對本質屬性的了解。
其中,學生們對于冰在融化水的過程中,溫度的轉變有著自己的理解,并且表現出層次的不同:學困生學生對此是無知的,并且沒有任何根據的胡亂猜測(這是科學探究活動以前常見的學生的狀態,對相關知識表現為空白)。有的說,100度,有的說一千度,這都是瞎說。還有一部分學生能根據所學的知識,能夠有根據的預測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比如預測冰融化過程中,水的溫度可能上升到10度(實驗室空氣的溫度)。在此,學困生得以學習了科學學科分析、預測的皮毛。兩個班教下來,幾乎沒有學生認為冰融化期間的溫度會保持在0度左右,這從他們在做實驗過程中老是抱怨為什么溫度總是0度可以看出,所以這節課的前面部分非常有意思。
后一部分就是熱鬧了,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對此學生們大多數能夠提出加熱的方式(加點熱水、微波爐加熱、加點熱油、在太陽下曬等),這個部分就是學困生也感覺有話可說,挺積極的,而極少數學生能夠提出來吹風,加鹽也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這些學生的經驗相對就豐富多了)。于是,按照書本上的方法,我準備了形狀、大小相同的冰塊,裝在塑料袋中,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比賽哪個小組融化的快。學生們為了加快速度,都不遵循規則,但是里面表現出的團結、協助還是讓我非常地感動。就連學困生也是積極參與其中,比如有位學生把冰塊捂在水中,一個小組都把手放在一起,還有學生把冰塊放在衣服里或者用嘴拼命的吹氣加快冰融化的速度,雖然最終學生多數都不會記錄時間,但是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們在做好科學探究的同時,對科學課業產生了莫大的興趣,更有著團結合作的精彩表現,這些已經足夠。
冰融化了 篇4
讓學生通過實驗感覺到冰融化時要吸收周圍空氣的熱量。這節課在難度上應該說明顯小于水結冰,這是因為冰融化這個過程,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往往側重表面的一些變化,對于冰融化時溫度的轉變還是不能有本質的了解。
所以在課上,我讓學生把從家中帶來冰塊,統一放在班級的窗外(背陰面),上課時取出實驗。學生帶來的冰塊大大小小各式各樣,在實驗中就出現了問題。把冰塊放在杯子內,溫度計插入其中,等溫度計內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時再讀數。
這時候問題出現了:
(1)全班分成的四個小組(兩個班),幾乎測出來的溫度都在0攝氏度以下,理論上說應該是0攝氏度啊。課后上肉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冰塊太大,沒有使溫度計完全浸沒在被測物體內,從而導致了實驗的誤差。應該把冰塊完全搗碎,用上碎冰就不會出現誤差了。
(2)冰水混合物,學生測完后也在0攝氏度以下,還有的組在0攝氏度以上。正常下(沒有外界溫度的影響)也應長時間保持在0攝氏度,然后溫度再逐漸上升。這也許和當天的氣溫有關,所以我只能告訴學生冰水混合物是0攝氏度。從這課中我明白了,即使是小小的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實驗,其實也是需要認真去思考的。這樣,你才能讓你的學生“吃好”、“吃飽”。
冰融化了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特征,了解冰的融化過程。(重難點)
2.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從多角度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冰塊、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冬天到了,今天冷嗎?今天冬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一件禮物,但是要請小朋友們來摸一摸,猜一猜。
2.請個別幼兒摸一摸,然后說一說摸到的是什么東西,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3.對了,你們都猜對了,冬爺爺給我們帶來的是冰。
二、通過觀察討論,了解冰的外形特征。
1.冰是什么樣子的?
2.它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3.聞聲去去有什么味道?
4.它是什么顏色的?
5.集體小結:原來冰是物色無味的,是透明的,摸上去是冰冰的,你們喜歡冬爺爺送的這個禮物嗎?
三、通過討論,了解冰融化的過程。
1.今天冬爺爺的禮物中還藏著秘密,在冰塊中還有一個小禮物,你們有什么辦法能把這個禮物從冰塊中拿出。
2.通過比較、實驗,知道冰融化的過程。
(1)要求:老師這邊有許多材料,有溫水,熱水,涼水,你們覺得那個水能夠很快的把禮物拿出來呢?
(2)請幼兒猜想。
(3)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融化的時候溫度越高,冰融的越快。
(4)你們看冰在慢慢的變小,我們把冰放在水里并慢慢變小的過程叫做融化。
(5)冰融化了變成了什么呀?(水)
(6)你們覺得那個融化的最快呢?
3.小結:
師:“原來溫度越高冰就融化的越快!”
四、經驗拓展,知道冰的作用。
1.提問:
(1)在你們的生活中冰有什么作用呢?
(2)小結:你們可真棒,原來冰有這么多用處。
2.欣賞冰雕展
在我國的哈爾濱,他們那邊每年到了冬天都會舉行冰雕展,他們用冰雕刻成各種各樣的樣子,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播放冰雕的課件)
【活動反思】
《冰融化了》是基于學生在實踐水結冰的課堂后展開的,應該說難度要明顯小于水結冰,這是因為冰融化這個過程,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往往側重表面的一些變化,而缺少對本質屬性的了解。
其中,學生們對于冰在融化水的過程中,溫度的轉變有著自己的理解,并且表現出層次的不同:學困生學生對此是無知的,并且沒有任何根據的胡亂猜測(這是科學探究活動以前常見的學生的狀態,對相關知識表現為空白)。有的說,100度,有的說一千度,這都是瞎說。還有一部分學生能根據所學的知識,能夠有根據的預測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比如預測冰融化過程中,水的溫度可能上升到10度(實驗室空氣的溫度)。在此,學困生得以學習了科學學科分析、預測的皮毛。兩個班教下來,幾乎沒有學生認為冰融化期間的溫度會保持在0度左右,這從他們在做實驗過程中老是抱怨為什么溫度總是0度可以看出,所以這節課的前面部分非常有意思。
后一部分就是熱鬧了,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對此學生們大多數能夠提出加熱的方式(加點熱水、微波爐加熱、加點熱油、在太陽下曬等),這個部分就是學困生也感覺有話可說,挺積極的,而極少數學生能夠提出來吹風,加鹽也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這些學生的經驗相對就豐富多了)。于是,按照書本上的方法,我準備了形狀、大小相同的冰塊,裝在塑料袋中,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比賽哪個小組融化的快。學生們為了加快速度,都不遵循規則,但是里面表現出的團結、協助還是讓我非常地感動。就連學困生也是積極參與其中,比如有位學生把冰塊捂在水中,一個小組都把手放在一起,還有學生把冰塊放在衣服里或者用嘴拼命的吹氣加快冰融化的速度,雖然最終學生多數都不會記錄時間,但是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們在做好科學探究的同時,對科學課業產生了莫大的興趣,更有著團結合作的精彩表現,這些已經足夠。
冰融化了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特征,了解冰的融化過程。(重難點)
2.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從多角度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冰塊、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冬天到了,今天冷嗎?今天冬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一件禮物,但是要請小朋友們來摸一摸,猜一猜。
2.請個別幼兒摸一摸,然后說一說摸到的是什么東西,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3.對了,你們都猜對了,冬爺爺給我們帶來的是冰。
二、通過觀察討論,了解冰的外形特征。
1.冰是什么樣子的?
2.它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3.聞聲去去有什么味道?
4.它是什么顏色的?
5.集體小結:原來冰是物色無味的,是透明的,摸上去是冰冰的,你們喜歡冬爺爺送的這個禮物嗎?
三、通過討論,了解冰融化的過程。
1.今天冬爺爺的禮物中還藏著秘密,在冰塊中還有一個小禮物,你們有什么辦法能把這個禮物從冰塊中拿出。
2.通過比較、實驗,知道冰融化的過程。
(1)要求:老師這邊有許多材料,有溫水,熱水,涼水,你們覺得那個水能夠很快的把禮物拿出來呢?
(2)請幼兒猜想。
(3)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融化的時候溫度越高,冰融的越快。
(4)你們看冰在慢慢的變小,我們把冰放在水里并慢慢變小的過程叫做融化。
(5)冰融化了變成了什么呀?(水)
(6)你們覺得那個融化的最快呢?
3.小結:
師:“原來溫度越高冰就融化的越快!“
四、經驗拓展,知道冰的作用。
1.提問:
(1)在你們的生活中冰有什么作用呢?
(2)小結:你們可真棒,原來冰有這么多用處。
2.欣賞冰雕展
在我國的哈爾濱,他們那邊每年到了冬天都會舉行冰雕展,他們用冰雕刻成各種各樣的樣子,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播放冰雕的課件)
冰融化了 篇7
《冰融化了》是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課的內容,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預測在室溫下冰會發生什么變化,然后再用溫度計測量冰融化時的溫度以及周圍空氣的溫度,感受冰融化時的溫度變化過程。
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使用溫度計方法還有助于提高,有的同學還沒等溫度計的液注不再下降就開始讀數,因此我看到有的同學一開始冰塊的溫度居然也會有十幾攝氏度的,有的同學填在表格里的數據單位符號的沒有,通過我的提醒才寫上去的,所以在這一點上應該多練習鞏固一下。
所以我覺得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有待于我的`進一步指導,需要在后期的課程中經常提醒學生溫度計讀數的重要性。實驗結束,我讓學生匯報數據,但有的小組的數據不夠明顯,不過他們都意識到了,只要周圍溫度高于0℃就能使冰塊融化。
但冰塊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始終不變卻不明顯了,不知道是不是學生沒有根據事實填寫數據,可能為了完成任務,憑自己想法填。對于這個問題我也跟學生作了思想教育,科學一定要講究事實,是什么數據就填什么,重要的是體驗它的過程。
通過這一單元,學到這里,感受到實驗的重要性,其實讓學生用眼睛更直觀地看,和用腦子更直觀地思考比講很多的理論知識都重要!希望以后能夠有更好的方法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實驗!
冰融化了 篇8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小學科學(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課。
前一課《水結冰了》和這一課《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態和固態之間的變化。本課內容分為觀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兩部分。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在前一節課的學習中,知道了水在0攝氏度的時候開始結冰。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實驗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數據的能力,能夠通過小組合作等辦法解決一些探究中的問題。
三年級的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對他們來說有難度;在數字實驗設備的使用上,熟練程度不高。但是《溫度與水》這單元的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習興趣濃厚。
(三)教學環境分析
在數字實驗室中、網絡環境下開展教學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2.理解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冰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觀測并記錄冰塊融化過程中的溫度和現象,以及冰塊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情況。2.設計、選擇、應用一個快速融化冰塊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養成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感受、體驗物質狀態變化的可逆性。2、意識到保護環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觀察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
解決策略:利用數字實驗設備的準確性,觀察記錄冰融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情況。
(二)教學難點:冰融化成水的'實驗設計
解決策略:學生利用學習網站、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小組合作,探討設計實驗方案。
四、教學方法、過程及整合點
(一)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知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索,使學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科學價值觀。本節課的教學就嘗試采用實驗探索、問題啟發式教學法,加強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究冰融化時的溫度變化情況和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情況的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環節說明
1.創設情境引入
多媒體播放一段冰雪消融、春暖花開為主題的視頻,提出問題:那厚厚的冰雪在什么條件下就融化成水了呢?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冰雪消融、春暖花開的美景,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將冰雪融化需要吸收熱量的道理暗含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體現從生活走向科學的教學觀念。】
2.觀察冰的融化
(1)學生猜想:冰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對周圍空氣的溫度有沒有影響呢?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提出問題。使其樂于對周圍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
(2)實驗器材準備:數字實驗設備安裝及使用注意事項。并說明冰塊融化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課上選擇了融化過程中的5個階段(全冰、冰多水少、冰水各半、冰少水多、即將完全融化,5杯)進行觀察和測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數字實驗設備,以得到更準確的數據,順利完成實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儀器使用習慣和實驗操作習慣。】
(3)設計實驗方案:學生登錄主題網站,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小組合作探討實驗方案。教師給出實驗提示。【設計意圖: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教學難點,鋪設臺階,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小組合作探討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互幫互助的精神。】
(4)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填寫電子實驗記錄單。大屏幕輪流監看各組實驗情況。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探究,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熟練使用數字實驗設備,直接在數字實驗系統分析軟件里填寫實驗報告,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5)轉播發言學生屏幕,全班交流,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表達探究結果,參與評議,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交流、分享。】
3.過渡
多媒體播放貴州雪災視頻,提出新的問題:你有什么辦法讓冰融化得快一些嗎?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經驗和以上結論,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加快冰的融化
每組準備兩袋冰,一袋自然融化,一袋采取措施,加以比較。又準備了木板、吹風機等多種工具和材料。學生瀏覽主題網站上的規則,分組進行對比實驗,并總結。
【設計意圖:設計、選擇、應用一種辦法,解決問題。注意對比實驗的要求,并在實驗中注意分工合作。得出結論:只要提供更多的熱量就能加快冰的融化。】
5.環保教育
多媒體播放全球變暖視頻,引出低碳生活的概念。學生登錄主題網站,瀏覽或在線交流.
教學反思:
《冰融化了》是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課的內容,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預測在室溫下冰會發生什么變化,然后再用溫度計測量冰融化時的溫度以及周圍空氣的溫度。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使用溫度計方法還有助于提高,有的同學還沒等溫度計的液注不再下降就開始讀數,因此我看到有的同學一開始冰塊的溫度居然也會有十幾攝氏度的,有的同學填在表格里的數據單位符號的沒有,通過我的提醒才寫上去的。所以我覺得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有待于我的進一步指導。實驗結束,我讓學生匯報數據,但有的小組的數據不夠明顯,不過他們都意識到了,只要周圍溫度高于0℃就能使冰塊融化。但冰塊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始終不變卻不明顯了,不知道是不是學生沒有根據事實填寫數據,憑自己想法當然填。對于這個問題我也跟學生作了思想教育,科學一定要講究事實,是什么數據就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