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材料(通用2篇)
紡織材料 篇1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品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燒杯、滴管、托盤、打火機、鑷子、顯微鏡或放大鏡;活動記錄表。
演示材料:實物投影儀、活動方案表、土布、傘、絲巾、風箏、毛巾、拖把圖。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與上一課同為常見材料的次級研究主題。與前一課一樣,都是學生經常接觸的物品,從學生的已有概念入手導入學習活動。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古人穿什么,然后交流現代人穿什么,結合文字介紹,講述紡織材料的發展史。由于教學中需要大量的紡織材料來進行探究,所以教師課前可布置學生搜集各種紡織材料和關于紡織材料的信息,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紡織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大家共同觀察、交流。在探究活動中,教師主要還是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實驗了了解一些紡織材料的特點和用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們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紙。但許多地方用紙作材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我們生活中另一種不可缺少的材料,我們穿的衣服都是由它們織成的。它就是:紡織材料。(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各種各樣的紡織材料。
(1)、講述:人類最早用獸皮和樹葉裹體,后來逐漸掌握了紡織麻、棉、蠶絲等天然纖維的技術。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纖維技術的發展,又給紡織材料增添了許多新的成員。
(2)、提問:書中這些都是常見的用紡織材料做成的衣服,同學們仔細觀察觀察,看一看,總共有幾塊布料?
(3)、講述:這些布料都是由常見的紡織材料織成的。不同的材料織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比如: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龍傘、絲綢襯衫和領帶等。
(4)、講述:同學把自己穿的衣服脫下來,認一認上面的標記,你知道這些衣物是由什么紡織材料織成的嗎?
(5)、學生分組進行,通過紡織材料的標志來識別不同的紡織材料。
(6)、教師總結:棉、尼龍、羊毛、滌綸、聚脂……,尼龍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纖維,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
2、研究比較棉布和尼龍的不同。
a、講述:尼龍和棉布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比較兩種紡織材料的不同。
b、比較結實程度實驗。
(1)實驗過程:從布料中抽出纖維;用放大鏡觀察;再拉一拉。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c、比較氣味實驗。
(1)、將棉布和尼龍分別燒一燒,然后用手扇著聞一聞。
(2)、提問:兩者的氣味有什么不同?
(3)、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總結。
d、比較吸水性實驗。
(1)裁剪同樣大小、質量近似的尼龍、棉布各一塊;
(2)把它們同時沉入水中;
(3)一段時間后(3分鐘),比較一下看哪種布料吸的水多?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想一想:你還有其他檢驗尼龍和棉布的吸水性的方法嗎?
e、教師做最后的總結。
(三)、拓展應用:
1、講述:我們的祖國幅圓遼闊,北方和南方的氣候差異很大,如果我們從廈門去東北游玩的話,需要帶很多的衣服,出門旅游很不方便。現在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為未來的衣服設計設計,你希望將來的衣服是什么樣的?
2、學生分組討論。
3、匯報本組的討論方案。
4、教師總結:同學的設計都很不錯,希望你們的設計在未來的生活中能發揮作用。
5、課后搜集有關新型紡織材料的知識。
紡織材料 篇2
4.3紡織材料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纖維。
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化學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3)小組匯報。(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發的氣味,燃燒后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組匯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現了些什么現象?它們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簽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匯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后作業;
搜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展史。